“多亏了这些好干部,我们家摘了穷帽子、过上好日子。”9月的一天,安康市汉滨区忠诚村村民陈继菊说起自己的脱贫经历,十分感激。这两年,该村党支部书记刘瑞红带领村民大力实施“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实现70户231人稳定脱贫。
这是汉滨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汉滨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夯实基层基础建设和贫困村提升工程,走出了一条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双促双赢”的路子。
夯实“堡垒”精准发力
7月31日,大竹园镇槐树村“双喜临门”。这一天,村里的饮水工程与卫生室同时竣工。村民的喜悦之情都洋溢在脸上。自2018年担任槐树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何仁友以建强党支部为重点,带领村民兴村抓发展,不到一年就让槐树村摘掉了软弱涣散村的帽子。
汉滨区一方面扎实开展村“两委”换届“回头看”和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整建后进党支部41个,调整“两委”班子成员35名;另一方面,大力实施“一村一大学生村官”培养工程,选配大学生文书助理299人,把一批年轻人选拔到村干部岗位上。
在大河镇大河社区党支部的推动下,该社区成立了专业合作社,通过流转农户闲散、撂荒的土地进行金银花育苗和种植,已建成育苗基地100亩、新型金银花产业示范园1200亩,带动103户贫困户实现户均年增收3000余元。
汉滨区委组织部部长郭正峰表示,近年来,汉滨区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内驱动力,推动扶贫从“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正逐步实现从短期脱贫到稳定脱贫的目标。
“头雁”引领奔小康
“多亏了老崔这样的‘领头雁’,要不咱哪能找到致富门路?”立秋时节,正在红薯基地忙碌的坝河镇伍湾村村民张兴思感慨地说。这两年,在返乡能人崔世满的带领下,伍湾村有了产业,村民收入节节攀升。“作为党员,就是要为村民干点事,带着大家伙一起致富。”崔世满说。
群雁高飞头雁领。近年来,汉滨区通过大力实施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把实用人才聚集在富民点上,建立健全选拔培养、常态管理、关心关怀、鼓励激励、考核评价、运转保障“六项机制”,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战斗力和凝聚力。
同时,该区还实施“头雁”引领行动,培育了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领头雁”。
据统计,2018年,全区共培训村“两委”干部2310人次、专业技术人才6127人次,培训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1250人次,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
“把猕猴桃产业做下去,给大家带个好头,这就是我的初心。”坝河镇寺姑村党员来玉俭向记者道出了发展猕猴桃产业的初衷。前几年,来玉俭带头种植猕猴桃。在其示范引领下,目前全村已发展种植猕猴桃1200亩。来玉俭成了村里产业脱贫的一面旗帜。
近年来,汉滨区推行“双带双树”模式,即先富党员带头扶贫树榜样、贫困党员带头脱贫树信心,将农村党员队伍培育成脱贫攻坚的“实干家”和脱贫致富的实践者。
同时,该区实施“一对一”精准服务工程,聘请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创业导师,解决党员创业无路的问题。目前,该区已举办创业带富培训班230期,培训创业型党员720余人次。持续开展的党员干部“大学习、大培训、大提升”计划,实现党员干部学习培训全覆盖,目前已累计培训2.9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