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 正文

就业稳了,贫困就回不来了

——商州区五项就业举措助力脱贫攻坚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9-09-09 08:31 作者:陕报记者 郑斐 通讯员 朱卫锋 林高宏

8月2日,商洛市商州区就业扶贫现场推进会在杨峪河镇西庙坪村召开。西庙坪村创新“党支部+劳务工作站+贫困劳动力”的劳务组织模式,把零散劳动力组织起来,实现有组织的稳定就业,为就业扶贫工作树立了典型,在全区得到推广。

近年来,商州区树立“抓党建促脱贫”的理念,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抓班子、强队伍,树典型、增活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围绕“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商州区采取组建三级劳务产业网络帮就业、加强基地工厂建设托就业、打造商州劳务品牌带就业、实施“政校企”协作增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保就业等五项举措,构建起一整套稳就业、防返贫的长效机制。

支部强引领,

强化培训帮就业

商州区确立以光伏、食用菌、劳务、菊芋为主导,土蜂、黄花菜、杭白菊等特色产业协同发展的“4+x”扶贫主导产业,其中劳务产业占贫困群众收入的比重达60%以上。

商州区成立了区、镇、村三级劳务产业网络,做大做强劳务产业。区级劳务产业信息中心主要开展就业指导、信息发布、劳务派遣、就业培训、劳动维权等服务;18个镇办成立了劳务产业服务中心,开展招工招聘、技能培训、转移就业、指导维权等服务;各村设立劳务工作站,采取“村党支部+劳务合作组织+贫困劳动力”的模式,通过党支部搭台、能人带动、劳务经济人引领等方式,使零散劳动力有组织地稳定就业。

今年以来,商州区实现农村劳动力区外转移就业7.4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4166人,创经济收入10.8亿元。帮助区内企业招工1.2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4000余人。

党员作表率,

培育基地托就业

杨峪河镇吴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卫红,以党建为引领,培育脱贫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先后建立吴庄实业有限公司就业扶贫基地和吴庄村豆制品加工厂,带动当地132名劳动力就近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35人。

商州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党建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动力,涌现出一大批兴办产业、带动就业的先进典型。北宽坪镇韩子坪村党支部书记程东来,联系争取包扶单位资金60万元,成立了商州区五峰食用菌公司,带动周边60多户群众种植食用菌,111户贫困户入股经营参与分红,14名贫困劳动力进厂务工。

秦绿源食用菌有限公司董事长、共产党员费朋波,依托食用菌产业发展建成产业扶贫示范基地3处,联合创立食用菌研究所1处,带动贫困户1985户,年分红总额546.26万元,53名贫困劳动力常年在基地就业。

同时,他们鼓励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贫困村和移民搬迁点设立加工点、建立就业扶贫车间。通过苏陕扶贫协作,联系经济发达地区的龙头企业在商州共建栖商协作社区工厂、扶贫车间。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就业扶贫基地26家、社区工厂14家,吸纳带动3657名群众包括766名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人均月增收2500元。

“第一书记”工程,

兜底安置保就业

杨峪河镇西庙坪村七组任凤兰的丈夫身体患病,干不了重活,婆婆患糖尿病、心脏病常年服药,家庭的重担落在任凤兰一人身上。包扶单位商州区人社局了解情况后与村委会研究,开发公益性岗位让任凤兰担任村保洁员,每月工资500元,增加其家庭收入。

为确保每个有劳动能力且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使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 “三无”贫困劳动力和弱劳动力脱贫路上不掉队,商州区将公益性岗位开发确立为“第一书记”工程,由驻村第一书记主抓,开发保洁员、就业扶贫信息员、护林员、护路员等公益性岗位。采取就业资金补一点、财政资金出一点、包扶单位挤一点、社会力量帮一点的方式,按月考核发放工资,实现了贫困群众就业和公益事业发展双赢。

截至8月10日,全区已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3596人。同时,林业部门新增的公益性护林员岗位开始公开招聘,将安置700名困难群众就业增收。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