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里一片片白色、金色的花朵交相辉映,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海映红了采花群众的笑脸……这是安康市旬阳县白柳镇白岩村群众采摘金银花的一个场景。
喜提采摘机丰收加速度
“嘿,真的可以夹下来呀!”
“当然可以了,速度快得很,就是夹得的时候要注意别把枝叶夹进去了。”
正在地里背着采摘机忙着采摘金银花的韩昌军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但是一年前,家住旬阳县白柳镇白岩村二组的村民韩昌军心里可不是这么想的。当时,旬阳县白柳镇白岩村实行“党支部(村委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成立旬阳县味佬汇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种苗供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回收加工、统一包装销售,建成以金银花种植、回收、加工为主的村集体经济农业产业园区,鼓励家中有闲散土地的农户发展种植金银花产业,村民可直接在自家土地种植金银花,也可入股合作社成为社员年终参与分红,进而脱贫致富。
“这小小金银花能脱贫致富?”想到这儿韩昌军心里泛起了嘀咕,虽说自己不是种养行家,但之前自己一直也靠采摘野生金银花来贴补家用,对于金银花的习性还是略知一二的。金银花可以药食两用,采摘晒干后确实可以卖一个不错的价格,奈何自己又无一星半点种植经验,能养得活吗?
驻村工作队看穿了韩昌军的心事,向他展示合作社与农户签订的产业帮带协议书,同时耐心告知他合作社采取的是订单农业的模式,实行“四包、二免、二罚”。(四包是指包回收、包加工、包技术服务、包亩产收入不低于3000元,“二免”是指由合作社免费供应种苗、免费技术服务,“二罚”是指亩产收入达不到3000元,罚合作社补足农户亩收入,未按照技术要求栽植、管护,罚农户照价赔偿合作社种苗款和技术服务费。)从各个环节保障农户免受损失,这才解开韩昌军的心结。
“既然自己啥都不用操心,只要用心种植即可”,这样的话不妨一试,韩昌军抱着试一试的心理从合作社领取了1亩地的种苗,没想到才头一年花就开特别好,五茬花韩昌军共计采摘150公斤金银花,年增收15000元。头年的丰收让韩昌军尝到了甜头,今年他家里共计种植了5亩金银花,现在已经是采摘的第三茬了,考虑到人工采摘慢以及亩数较多的原因,韩昌军还购买了一台智能化的金银花采摘机。
“这台机子可充电携带,用起来很方便,一天可以采摘40余斤,比以往的人工采摘快了2至3倍,照这个速度,我们两口子在花期期间就能采摘完,不需要请工,节约了用工成本,每天还能有500元的毛收入”,韩昌军忙得不亦乐乎。
在学习中找寻致富之花
8月的夏季,显得格外地闷热……
一边喝着金银花茶防暑去热,一边查看驻村工作日志的旬阳县白柳镇白岩村第一书记张纯宏若有所思……“不如,我们来带动农户发展种植金银花吧”,其他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干部先是感到惊讶,随后这句话在村活动室就像炸开了锅,大家各执己见。
有人说,金银花适应性强、生长周期短、管理粗放、回本快、收益高,可以试着种一下;也有人说,旬阳县白柳镇白岩村山大沟深,道路崎岖,交通不便,金银花容易滞销……
看到大家意见不统一,张书记当机立断,召开座谈会,根据村情实际,制定发展种植金银花产业可行性研究方案,在旬阳县白柳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组队赴山东省临沂市金银花特色种植基地参观考察。通过实地参观种植基地、深加工生产车间、查看各式各样的金银花成品,开阔思路,学习经验。
参观归来,旬阳县白柳镇白岩村于2018年3月底试点种植了20亩的金银花,发展药食两用金银花种植项目,经过半年的精心培育,20亩金银花如期绽放,农户们看到绽放的金银花就像看到了脱贫的希望,进而打消了心里的顾虑,到了2018年8月全村有种植意愿农户土地面积达300余亩。11月底,全村开始大规模种植。
目前,旬阳县白柳镇白岩村累计栽植金银花320亩,已带动67户,187人稳定脱贫,规划利用3年时间,建成全县精品金银花产业园区,进入盛产期后,全村可增收500余万元,人均可增收5000余元。
做优产业筑牢脱贫致富根基
安康市旬阳县白柳镇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治本之策,坚持“支部引领·村社合一”“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三变改革”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等模式,遵循“一村一品、一户多业、长短结合、特色覆盖”的思路;大力推进“2+3+X”(2指长效产业拐枣和牡丹,3指短效产业:烟草、魔芋和养殖,X指蔬菜、金银花、黄花、五味子等特色产业)做优做实产业筑牢脱贫致富根基。而白岩村的金银花种植正是旬阳县白柳镇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为落实产业发展,加强生产效益最大化,带动困难群众增收,旬阳县白柳镇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由领导班子成员为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村三委班子成员为村集体经济发展领导小组,长远规划产业发展方向,保证股民长效分红,产业长远增收。积极向上争取扶持力度和产业奖补政策,加大宣传力度,赢得社会关注和政策倾斜。构建渠道广泛的融资平台,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导向、信贷资本为依托、企业(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资金和外资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格局。加强资金的管理,通过政府对涉农项目导向性资金投入,加强对优势农产品产业开发的金融信贷服务,按照“政府扶持、企业运作、风险共担”的原则,探索建立资金管理保障机制,拓宽投入渠道。
产业扶贫硕果累累
今年以来,旬阳县白柳镇共计种植拐枣10000亩,牡丹3500亩,发展烤烟3000亩,魔芋1200亩,养猪1.2万头,中药材种植4000亩,蔬菜3800亩。
旬阳县白柳镇坚持走“基地+公司”的路子,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今年,先后与深圳誉新集团、旬阳县祝尔慷食品公司等6家企业签约订单,签约种植时令蔬菜3000亩、艾草1000亩、土豆1000亩、辣椒800亩、金银花800亩、黄花500亩、五味子400亩。
旬阳县白柳镇党委、政府筹备成立了白柳镇农特产品销售公司,建起了白柳镇农业产品展销馆,专门负责从事农特产品的包装销售;同时,积极在全国建立农产品销售网点,目前已在江苏常州、湖北随州、云南昆明、河北邯郸、西安、北京等6个省市升级建立农产品销售网点11个,建立农产品销售门店4个。
同时,推行“1+1”服务模式,即一个村派驻1名科技特派员,负责进行产业技术指导、开展技术培训;每一项产业组织成立一个技术指导小组,负责进行产业技术指导和把关,目前旬阳县白柳镇已组建成了烟草指导组、拐枣指导组、蔬菜指导组、牡丹指导组、生猪指导组等5个技术指导小组
下一步,安康市旬阳县白柳镇将继续探索多种路径,进一步夯实措施,优化产业布局,建立长效机制,加大投入力度,抓好产销环节,举全镇之力,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稳定群众增收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