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 正文

紫阳县农民工“心党建”工作法的 实践与思考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19-08-12 15:22 作者:中共紫阳县委组织部 徐申全 李万军

紫阳县位于陕西南端,汉江上游,总面积2204平方公里,辖17个镇175个村,总人口35万,常年有8万人在外务工,是陕南劳动力资源和转移就业大县,劳务收入一直是农村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随着农民工的大量外出,使得农村人才流失严重,给党员教育管理带来困难,基层治理、乡村振兴面临严峻挑战。对此,紫阳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农民工党建工作摆在基层党建工作突出位置,以满足发展需要、政治需求为导向,以就业培训为抓手,积极探索以组织凝心、联系交心、服务暖心、唤醒初心为主要内容的“心党建”工作法,大力建设农民工“温暖之家”,有力地激发了广大农民工爱党爱国爱家爱农村的建设热情,为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小康紫阳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主要做法

   针对农民工去向难掌握、就业不稳定、权益难保障、创业无依托等现实问题,紫阳县强化党建引领,从组织领导、联系沟通、政策扶持、人才回引等方面入手,用心用情做好农民工党建工作,形成了凝心聚力促发展的生动局面。

(一)组织凝心聚家人。坚持农民工在哪里务工,党的组织就建在哪里,党的工作就跟进到哪里,确保党员离家不离党、流动不流失。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县农民工党建领导小组,设立农民工党建办,形成以县委书记挂帅、组织部门牵头、职能部门参与、党建办落实的农民工党建工作推进格局。二是建立管理台账。健全县镇村三级农民工、农民工集聚地企业、农民工入党积极分子、农民工党员等四本台账,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活动,30余名流入党员纳入组织管理,为1061名流出党员办理流动党员证。三是推进组织覆盖。坚持把党组织建在务工链、产业链、行业链,紧紧依托村级组织、农民工聚集地企业、商会组织、行业协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先后组建远元修脚集团党总支(下设7个党支部)、安康商会、青创协会、思兰商贸、秦巴紫硒等31个党组织,新建工会组织20个,有效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

(二)联系交心传家声。建立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让农民工和农民工党员外出放心,干事安心。一是“五位一体”建体系。县上成立农民工党员服务中心,职能部门建立联席会、各镇组建流动党员服务站、村级设立流动党员联络点、企业确定党建联络员,形成上下联动管理服务网络。二是“线上线下”抓教育。开展实体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依托微信、QQ平台建立流动党员网络党支部228个,开发农民工党员中心“e党建”,开展网上学习、政策引导、便民服务等,推行网上过组织生活,教育引导党员传递好声音、展示好形象。三是“双向互动”常联系。建立与劳务输入地党委政府联系机制,采取发短信、寄书信、举办座谈会、走访慰问等形式,掌握务工情况,解决困难问题,结牢情感纽带。

(三)服务暖心兴家业。紧扣就业增收难题,精心组织实施就业创业“五大行动”,为农民工提供“保姆式服务”。一是“技能培训”行动。深入开展修脚养生、特色烹饪、电子商务、家政月嫂、职业茶农“五大免费技能培训”,学员培训实行“三包两免一补”,五年累计免费技能培训32000余人次,其中培训修脚师24000余人,包免培训费用4500余万元。“党建引领+龙头带动+基地培训+定向就业”的紫阳技能扶贫模式获评2018年全国优秀扶贫案例。二是政策激励行动。出台《加快推进全民创业促就业工作的意见》《紫阳县全民创业促就业扶持办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农民工就业创业登记注册、税费减免、技能培训、融资支持、创业补贴等方面政策措施,累计发放小额贷款5亿多元,扶持900余人返乡创业,新增就业岗位11000余个。三是就业春风行动。抢抓“苏陕扶贫协作”机遇,每年举办劳务用工招聘会,与远元集团签订常年定向用工协议,组织130余家企业开展“企村联建”,累计提供劳务用工2.8万余人次。四是劳动维权行动。畅通“148”法律服务热线,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充分发挥“4411111”便民热线的转办督办功能,累计实施维权3000余人次、挽回经济损失5000多万元。五是关心关爱行动。把“三留守”人员纳入干部包联重点对象,及时解决困难问题。先后建立留守儿童亲情聊天室45个,引进社区工厂29个,让留守人员就近务工,解除了外出农民工后顾之忧。

(四)唤醒初心富家乡。狠抓农民工思想政治建设,大力实施“三大工程”,切实让优秀农民工能致富、回得来、扎下根。一是红色教育工程。建立农民工党员服务中心远程视频系统,开辟远程培训、党课教育、创业服务“空中课堂”,组织开展“建设他乡做贡献、服务家乡当先锋”主题活动,激发农民工爱家建家热情。二是精英入党工程。建立发展党员双向共管机制,采取“原籍吸纳、接续培养、双向考察、两地公示”的办法,培养优秀农民工入党积极分子40余名,发展党员22名。三是人才兴村工程。推行返乡优秀人才选拔公务员、到村“两委”适岗锻炼、推荐担任“两代表一委员”等制度,有力推动人才回流、反哺家乡。全县返乡优秀人才累计领办农村经济合作社122个、创办家庭农场52个、兴办企业76个,46人被推荐选进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为名副其实的乡村振兴“领头雁”,和平茶厂、绿康中药等30家企业受到省市县表彰,远元集团郑远元荣获“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

二、初步成效

紫阳县农民工“心党建”工作法,致力破解务工党员难联系、党组织难组建、队伍难管理、作用难发挥、权益难保障、人才难回引等问题,为加强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拓宽了路径。《陕西日报》,《安康日报》头版头条、《安康党办信息》刊载了工作经验。

一是厚植了组织建设新优势。农民工量大、面广、点多、线长,党员分布分散,“口袋党员”“隐形党员”较多,一些党员长期游离在组织之外,是造成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重要原因。紫阳县坚持农民工党建与农村党建、城市党建、非公党建有机统一,把“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与“组织找企业、企业建组织”结合起来,形成了在村级组织、农民工聚集地企业、商会、协会、村经济合作组织“五类主体”组建党组织模式,创新探索在远元修脚集团建立流动党总支,党组织覆盖西安、重庆、上海、北京、武汉等全国7大城市,同时建立具有区域化联盟特点的拓展型非公企业党组织2个,让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农民工党员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凝聚在党组织周围。

二是拓展了党员管理新路径。农民工党员务工单位多变、流动性很强,党组织管理鞭长莫及,流出地党组织“无力管”、流入地党组织“无法管”一直是困扰各级党组织的现实问题。紫阳县创新建立农民工党员服务中心,形成县中心、部门联席会、镇流动党员服务站、村流动党员联络点、企业党建联络员的“五位一体”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学习教育、技能培训、引导就业、帮扶创业、联系指导”等功能, 同时建立中心远程培训系统,开发农民工“e”党建,开展网上学习、网上服务、网上过组织生活,构建起“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管理服务格局,让农民工党员切实感受到“家”的温暖。

三是探索了发展党员新模式。外出农民工大多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农村发展党员犹如“空中楼阁”,积极分子培养难、发展党员难问题日益突出,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老化,有的甚至多年未发展党员,严重影响党的根基。紫阳县积极探索建立发展党员双向共管机制,依托用工企业党组织,采取“原籍吸纳、接续培养、双向考察、两地公示、户籍地党委审批”的办法,加大在农民工聚集地企业发展党员工作,有效破解发展党员“动态掌握难、培养联系难、政审把关难、组织审批难”等困难,打通了外出农民工入党“空间障碍”,将思想先进、素质过硬、带富力强的优秀农民工源源不断地吸收到党组织队伍中来。2019年,仅陕西远元修脚集团流动党总支就有11名员工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形成了“一个党组织一面旗”的带动效应。

四是搭建了就业创业新平台。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只有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广泛搭建就业创业平台,才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才能促进务工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紫阳县积极抢抓全国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创建机遇,一方面持续开展“免费技能培训”“政策激励”“就业春风”“劳动维权”“关心关爱”五大行动,让农民工以技立身、以技增收;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县农民工党员服务中心、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两新”组织党群服务中心的服务指导功能,深入开展就业创业示范镇、示范街、示范企业、示范门店创建,对创业项目立项、开发、评估等实施“一条龙”跟踪服务,累计帮助980余人成功创业,带动11000余人实现就近就业,全县外出务工人数由2015年近10万人次下降到7.56万人次。

五是激发了乡村振兴新动能。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人才是核心。农民工大量外出,在带来丰厚收入的同时,也造成大量优秀人才外流,村级组织面临人才断档的风险。紫阳县突出奋进新时代、争做新农民、创造新业绩、共建新家园主题,大力实施“归雁工程”,在广大农民工中深入开展“一回引四培养”活动,通过大力培养新时代优秀农民工、积极把优秀农民工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干部,让外出务工热变成返乡回流潮,为建设高素质农村干部队伍、推动乡村振兴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工作启示

推动乡村振兴,组织振兴是基础,人才振兴是支撑。紫阳农民工“心党建”工作法就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党建工作、深化乡村治理探索了经验,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蓄积了能量。

启示一:做好农民工党建工作,必须强化组织领导。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民工就业务工呈“发散状”态势,散布于全国各地、融入各行各业,农民工党建工作已经不是单纯的农村、社区、行业党建范畴,必须强化组织领导,整合资源,上下联动,统筹推进。紫阳县“心党建”工作法的突出特点就是县委高度重视,书记主抓,亲自安排部署、亲自推进落实,同时明确年度20项重点任务,细化组织部门、联席成员单位、镇村以及农民工聚集地企业党建职责,形成了“全县一盘棋、各级大联动、层层抓落实”的农民工党建推进格局。

启示二:做好农民工党建工作,必须健全组织体系。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农民工党员是农民工群体中的优秀分子,是党组织联系万千农民工的纽带。紫阳县不断加大新兴领域党组织组建力度,深入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企业建组织”活动,因地制宜组建单独型、联合型、行业型、拓展型、网络型党支部,特别是试点在陕西远元修脚集团、安康商会建立党组织,有效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发挥了“党建聚起满天星”的效应,实现了农民工党员离家不离党、流动不流失。

启示三:做好农民工党建工作,必须加强教育管理。把农民工党员聚集起来,把党员作用发挥出来,激发广大农民工脱贫攻坚、振兴乡村的内生动力,是农民工党建工作的内涵要义。紫阳县建立农民工党员服务中心,构建起从县委到部门、到镇、到村、到企业“五位一体”联动管理体系,健全农民工党建“四本台账”,依托中心培训基地和视频培训系统,着力推动农民工联系沟通、党组织组建、党员教育管理、就业创业服务“四个常态化”,通过龙头带动把从严治党要求传导到“神经末梢”。同时把思想政治建设贯穿始终,深入开展“建设他乡做贡献、服务家乡当先锋”主题活动,积极引导农民工党员承诺践诺、饮水思源、返乡带村,促进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

启示四:做好农民工党建工作,必须注重人才回引。农民工外出务工,大多数是出于生活所需,不是内心所愿。唤醒初心富家乡,引才回流、回报桑梓、富美乡村才是根本目的。紫阳县一方面强化政策支持,探索出“党建引领+龙头带动+基地培训+定向就业”的紫阳技能扶贫模式,让广大农民工“一技在身、走遍天下”;另一方面大力实施“归雁工程”,采取政策导引、园区吸引、项目牵引等方式,激励引导大批优秀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成为引领农村经济发展“领头雁”,有效解决了农村发展党员难、选拔干部难等现实问题,形成了“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输出生产者、引回经营者”的裂变效应,为整县脱贫、振兴乡村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