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 正文

白河县“党建+培训”助推贫困户就业脱贫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19-07-25 15:42 作者:徐东 王慧丽 汪银春

白河是全省深度贫困县,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不足、生产经营能力较低、脱贫基础不牢等问题。如何使党建工作成为驱动扶贫工作的最大动力?该县按照“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的思路,推动党建和扶贫工作的深度融合,通过开展贫困户技能培训,大力培育懂技术、有专长、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走出了一条“以培训促进就业,以就业助推产业,以产业带动就业”根治“贫根”的路子,描绘了一幅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同心并蒂”的美好图景。

精准培训,“志智双扶”增动力

近年来,白河县由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积极整合人社、教育、财政、党校、扶贫等部门资源,以金奇培训学校为载体,建立党支部,探索推行“三三融合”培训服务模式,切实把志气和信心送到贫困群众心坎上,把知识和技能送到贫困群众身边。在培训内容安排上,不仅设置有关创业知识,还将党的理论知识、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恩教育、阳光心态渗透至SYB创业培训课堂,既用技能培训来增强贫困农民的“造血功能”,又上党课、讲党话,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新一代青年农民的头脑。同时,创新培训方式,注重开展体验式、案例式、启发式教学,将课堂搬到工厂车间、田间地头,邀请农技专家、种养能手面对面开展培训,使培训后实现“无障碍”就业。通过开展培训,既教授技能,又启发思想、开拓眼界、激发动能,党员群众不仅了解到党的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掌握了一定的法律法规知识和科学种养技术,而且还树立了阳光心态,补齐了精神之“钙”和产业发展短板,有效破除了“等靠要”思想,培养了一大批脱贫攻坚的“明白人”和勤劳致富的“带头人”,成为具有感恩奋进意识的新型农民。

跟踪服务,就业创业天地宽

贫困劳动力掌握技术,便有希望改变命运,技能培训给贫困家庭点亮了一座希望的灯塔。卡子镇桂花村阮国春,常年在外打零工,因为缺乏一技之长,辛苦多年还是个贫困户。2018年春节返乡过节期间,在镇社保站宣传动员下,报名参加了足部修护师技能培训,培训后统一输出到远元集团福建市场就业,就业后平均月收入在7000元以上,因工作出色,目前已升任片区经理一职,保底年薪17万元,2018年顺利实现脱贫。城关镇幸福村梁昌喜,通过参加技能培训,不仅掌握了养蜂技能,而且懂得了紧扣市场需求发展产业。在学校的帮助下,如今,他已注册“昌喜蜂蜜”商标,现养蜂90余箱,年产优质中华蜂蜜600余斤,年收入4万余元,计划2019年脱贫。该县对参加培训的学员在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奖补、税收减免、证照代办、项目推介等方面简化程序,优先办理,并经常组织现场办理创业手续。通过优化服务、优化机制、优化环境,促进党员贫困户率先带动,带头创业,实现贫困户稳定就业促增收。据悉,该县全面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县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专项用于人才创业扶持奖补。积极构建县镇村三级创业服务网络,建立创业人才服务站12个、创业孵化基地6个,选调“创业导师”60余名,为创业带富项目提供“保姆式”服务,县农业、林业等涉农部门60余名专家,协调解决生产、销售中遇到的困难问题850余个。

示范带动,根治“贫根”效果显

“头雁齐飞,群雁齐追,育好带头人,才能带富一群人。”白河县通过技能培训,培养出一大批农村实用人才“火种”,“土专家”“田秀才”“产业大户”孕育而生,积极创办实体经济,不断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创业就业。吹糠见米,同频共振,“能人带动、大户带动、产业带动”的效应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心里热起来、精神抖起来、脑子转起来、身子动起来,积极投身自主脱贫、勤劳致富、共奔小康的队伍中,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富一方”的目标,推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据统计,三年来,全县共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就业技能和创业技能培训等各类培训2.3万余人,涌现出创业能人2000余名,党员致富带头人700余名,带动创业、就业1.6万余人。其中累计开展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1.5万余人次,实现稳定就业3000余人,成功创业300余人,创业带动就业1000余人,产业增收8000余人。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