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 正文

富平县齐村镇:突出党建引领 促进乡村振兴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19-06-20 14:45 作者:马明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规范有序地推进农村工作,要舞好基层党建这个“龙头”。近年来,富平县齐村镇以“党建领航、聚力发展”八个一工程为统揽,突出政治建设、加强党员教育、强化整体思维,推动基层党建与中心工作、日常工作深度融合,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QQ截图20190620144028.jpg

政治建设出实招。2018年以来,齐村镇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工作领导小组,按照“领导带学、媒介促学、干部帮学”的学习模式,结合主题党日、机关例会、专题培训、中心组学习等时机,引导党员干部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助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在齐村落实落地。二是创新工作抓手,建设讲习所、道德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学习载体17个,组织开展十九大精神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校园等宣讲活动200余次,开办“十九大精神”“心中的梁家河”“榜样3”等学习园地10余期,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QQ截图20190620144045.jpg

读书分享


QQ截图20190620144056.jpg

文明实践

支部建设有实绩。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抓牢抓实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建设。一是建强基层阵地,通过国家项目资金支持和村级自筹380余万元,新建和平、义门、街子、三合4个村级活动场所,设置完善党员活动室、谈心谈话室等场地,明确班子任务分工,完善支部工作制度,筑牢基层组织阵地。二是完善组织队伍,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村级班子,新当选支部书记5名、村主任4名,一肩挑比例30%;严把能力本领关,先后开展村级业务知识、特色产业技术培训60余次,选派年轻支部书记外出交流学习,不断提高干部素质。三是激发乡村活力,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复转军人、青年党员中选拔优秀人才参与村级事务,两年来新发展党员24人,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QQ截图20190620144107.jpg

QQ截图20190620144118.jpg

QQ截图20190620144129.jpg

新村室

党员教育用实劲。坚持把服从、服务作为党员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方向上倾斜,牢牢把握党性教育这个核心,把“重温入党誓词”作为主题党日的第一程序,组织带领各支部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八路军120师抗日誓师纪念地参观学习,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二是内容上精准,把《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齐村镇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等作为重要学习内容,对机关党员着眼于学习能力、知识素养、工作能力教育,对农村党员着眼于法律法规、惠农政策、实用技术等知识的学习,确保学习教育贴紧实际、见到实效。三是时间上持续,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主线,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采取举办培训班、召开座谈会、举行报告会和组织专题研讨等形式,有计划地组织党员日常集中学习。四是形式上灵活,紧紧围绕新形势新要求,发挥党建网站、远程教育平台、党建微信平台、“学习强国”APP等新媒体作用,组织党员利用碎片化时间加强学习,引导党员实现经常性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QQ截图20190620144139.jpg


红色教育

工作推进求实效。乡村振兴关键在于党的领导,在于工作落实。一是脱贫攻坚成效显著,科学选派工作实绩突出、作风扎实的54名机关干部到脱贫攻坚一线,担任驻村工作队成员、包户干部,先后开展脱贫攻坚专题培训50余场次,评选表彰脱贫之星、孝道之星、创业之星62人,顺利脱贫311户915人。二是集体经济破题问效,积极发挥支部引领作用,整合“四支队伍”,探索出“党支部+X+贫困户”产业发展模式,先后建成桥西村葡萄、董南村樱桃、街子村九眼莲、三合村金银花4个集体经济,托管贫困户63户,累计受益2000余人。三是扫黑除恶深入开展,先后召开扫黑除恶专题会议10余次,签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线索摸排2个承诺书,深入陕富面业、学校、医院等重点领域广泛宣传扫黑除恶及法律知识,先后发放宣传彩页10000余份,设置横幅、墙体标语50余条,制作大型宣传牌8个,组装巡回宣传车1辆,形成了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大格局。四是美丽乡村建设硕果累累,按照“规划引领、示范带动、梯次推进、长效巩固”思路,建成桥西、方井、三合等10个美丽乡村,石科、横坡2个美丽乡村正在加快建设,组建农村保洁员队伍95人,做到常态化维护;深入开展“净美齐村”攻坚行动,积极倡导志愿服务,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共开展大规模环境卫生整治10余次,彻底清除垃圾卫生死角,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