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宝塔山。
访谈嘉宾
延安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 白改雄
延安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宝塔山分公司副经理 闫蕾蕾
延安大学5·23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文学院教授 王延雄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党建教研室主任、教授 王涛
巍巍宝塔山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民族抗战取得的胜利,也见证了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
延安宝塔巍峨挺立,已成为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2025年5月1日起,《延安市宝塔山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条例》为守护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提供了法治保障。日前,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和部门负责人,从保护、管理、利用等角度对《条例》进行深入解读。
问:延安市人大常委会为何选择以宝塔山作为立法对象?请您介绍一下《条例》实施的亮点。
白改雄:延安宝塔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塔山是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为宝塔山立法是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需要;是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整体性和系统性保护的重大举措,是守护好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的有力法治保障。
《条例》有三个亮点。一是明确了保护主体及对象。《条例》第九条规定,宝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塔保护区域包括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重点保护区是宝塔,一般保护区是以塔为中心,四周外延500米。环境风貌控制区为一般保护区外延1500米。
二是明确了主体责任和协管责任。延安市人民政府、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及市文物主管部门承担宝塔山的保护、管理和利用的主体责任。宝塔区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生态环境、城市管理、公安、文化旅游、消防救援等部门、机构负协管责任,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有关工作。
三是规定了保护措施。《条例》第五、六、十一、十二条等对规划保护、资金保障、宝塔养护修缮、风貌管理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
问:请您谈一谈新时代延安宝塔山及延安革命旧址保护利用的意义?
王涛:延安宝塔山及延安革命旧址是有形的历史载体,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13年所形成的延安精神、延安作风。它们属于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也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记忆,见证了1949年以来,尤其是新时代以来,革命圣地延安所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不仅属于历史,而且属于现实,属于未来。我们要给革命记忆赋予更新的时代价值,并传承给后代,让它有穿越时空的时代意义。
保护好宝塔山,用好宝塔山的资源,讲好宝塔山的故事,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问:延安是全国唯一的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作为文化学者,您对延安在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和文旅融合发展方面有哪些建议?
王延雄:这是延安市第一次专门为一座山进行立法。通过这次立法,宝塔山得到了整体性、系统性的保护。这为我们传承红色文化、弘扬延安精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文物本身不会说话,要靠人来讲述它的故事。这就需要打造三支队伍。
第一支队伍是研究型讲解员队伍。研究型讲解员能够在讲解的过程中回答游客的问题。
第二支队伍是专家型的研学指导师队伍。研学不仅要把大中小学学生作为对象,还要把普通游客纳入进来。专家型的研学指导师,能够根据不同的研学对象设计研学课程,让来延安的游客有更多收获。
第三支队伍是具有社会正能量的网络达人队伍。通过网络传播,更多人会受到感召,选择来到革命圣地延安。
问:景区在执行《条例》的同时,如何做好文旅融合?
闫蕾蕾:我们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要求,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做好宝塔山景区的文旅融合。建立讲解词动态优化机制,吸收最新的学术成果,吸纳游客意见,凸显延安精神的新时代价值,让宝塔山的故事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景区持续开展小小讲解员培训、宝塔山讲解员进校园进机关等活动,布局新媒体宣传矩阵。我们通过AR、VR等技术,让游客以参与者、亲历者的身份走进景区,增强游客体验感,培育红色宝塔山旅游品牌。景区持续完善宝塔山夜游项目。该项目于5月1日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