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科教文卫 / 正文

汉阴县委编办多维发力护航
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5-08-06 10:55 作者:方兰敏

汉阴县委编办充分发挥机构编制服务保障民生的基础作用,坚持系统思维与问题导向,把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保障作为重点,挖掘编制资源潜力,创新编制管理方式,精准施策、协同发力,打出一套保障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组合拳”,为县域基础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聚焦组织强基,筑牢党建引领“主心骨”汉阴县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着力健全中小学校治理体系。全面实施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明确党组织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职责任务,发挥党组织作用。科学核定并配齐配足教共体核心校、成员校党组织领导职数,共设置9个核心校党总支书记9名,13个成员校党支部书记13名,副书记12名,有力保障了党组织在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教育发展夯实坚强的政治根基和组织保障。

聚焦资源均衡,激活集团办学“新引擎”。面对城挤镇弱村空的校际差异现实问题,全面推行“城区优质校+农村薄弱校”紧密型教共体办学模式,全县组建9个教共体,覆盖学校22所。在教共体内推行“集团统筹、学校自主”管理模式,推动教共体内部管理经验互鉴共融、教学科研联动提质、优质资源全域共享、教师队伍共建共育,有效打破校际壁垒,显著提升薄弱学校“造血”能力,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间、校际间加速流动与高效覆盖,让更多学生在家门口“上好学”。

聚焦动态适配,构建编制供给“长效机制”。按照“严控总量、统筹调配、动态平衡”的方式,根据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城乡区域人口流动、各学段学生规模,测算编制需求,动态调整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探索实行“县管校聘”制度,由县教体局党委在核定的教共体编制总量内按学段、学校、班额、生源等因素科学分配学校教职工编制,报县委编办备案,确保教职工编制统筹使用、均衡配置。根据教共体内农村学校教学点及生源减少情况,逐步收回中小学校富余的教职工编制,纳入县教育编制周转池管理,用于引进人才。全面实行中小学后勤服务社会化,对学校后勤服务保障岗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等方式予以社会化、市场化解决;对中小学现有编内工勤人员采取一次锁定、单列管理,通过转岗、调离或自然减员等方式消化,充分释放宝贵的编制资源,优先保障教学一线核心需求,让教师潜心育人、让编制精准发力。同时,探索开展预警监测,根据学龄人口变化趋势与教师队伍退休状况,开展未来五年基础教育编制需求预测,提前谋划编制调整优化预案,切实建立生源预警-提前调配-实时跟踪-增减平衡的精细管理模式。

供稿:汉阴县委编办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