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道里的垃圾桶满了,社区里的健身器材坏了……”10月29日,榆林市榆阳区青山路街道保宁路社区的“周三议事会”上,72岁的党员郭守清戴着老花镜,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居民诉求。作为社区离退休党支部书记,每周三他都会准时牵头组织议事会。这样的坚持已有8年多。
“事情琐碎,但与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早点解决,能让大家早点踏实。”郭守清说。
2016年,保宁路社区居民刚搬进新房,邻里间、居民与物业的关系都在磨合,民生诉求很多,但大多数都不了了之。郭守清主动向街道党工委提议:“咱们社区几乎五分之一的人都是退休党员。不如我们牵头在社区建一个议事平台,让大家有话都到这里说、有事情都通过这个议事平台来解决。”
“周三议事会”应运而生。
每次议事会前,郭守清会提前3天在社区公告栏、居民微信群发布议题,邀请居民代表、物业负责人、退休党员参会。会上,他担任主持人,听诉求、做笔记。会后,他还跟踪问题解决进度。8年多来,他带领社区23名退休党员,与物业、相关部门一起解决了停车、加装电梯、养老服务等方面的47件民生难题,也让议事会成了社区治理的“金钥匙”。
除了帮居民解难题,郭守清还挂念着社区老人的精神生活。2017年,看到不少老人饭后只能在小区闲逛,爱好太极拳的他提议:“我来组织,咱们组建个太极拳队吧。”起初,没有专业的老师教,他就通过视频自学,每天早上为老年人免费授课。为了让大家坚持练习,他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广场摆好音响、调试音乐。
如今,这支平均年龄68岁的“银发战队”已有52名队员,成了社区晨练广场的“明星队”,还多次在各类老年活动中表演。
党员退休不褪色。近年来,榆阳区借鉴多地经验,通过在街道、社区阵地打造“银龄工作室”、组建“银龄先锋”志愿队、搭建“银龄议事”平台等,让像郭守清这样的退休党员成为社区治理的“生力军”。
退休党员结合自己的专业和经历,在社区开展专业性强的服务,把余热洒在服务群众的第一线。
“老师,这道题我还是不太懂……”在榆阳区金沙路街道公园社区的“禾苗课堂”,12岁的留守儿童小雨举着作业本请教70岁的贺莎莲。贺莎莲俯下身,耐心讲解,十分认真。作为“禾苗课堂”的创始人,她已坚持义务辅导10年。
贺莎莲是“长城姑娘治沙连”女民兵。从星元小学校长岗位退休后,她发现社区有不少留守儿童周末无人照看,学习也几乎无人辅导。2015年6月,她在榆阳区航宇路街道创办了第一间“禾苗课堂”。
为了让课堂顺利运转,贺莎莲牵头组建“超能妈妈团”,动员退休教师等56名志愿者加入,用“多对多”模式编织帮扶网,辅导孩子学习。在向相关部门申请专项扶持资金、向社区协调教室的同时,她还自掏腰包添置图书文具。现在,针对不同孩子的需求,“禾苗课堂”开设了作业辅导、书法绘画等课程,还融入心理疏导与家风教育,推动完善家庭教育。
如今,“禾苗课堂”已覆盖榆阳区6个社区,累计服务650多名孩子,提供2400多小时暖心服务。受贺莎莲帮助考上大学的刘七七每个假期都会到“禾苗课堂”当“爱心姐姐”,如今已成“爱心妈妈”梯队的骨干。
在贺莎莲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离退休党员干部加入志愿服务队伍。贺莎莲常说:“沙漠里能种活树,孩子心里就能种下希望。”这位曾与风沙搏斗的治沙人,用温柔和坚持,为孩子种下希望的绿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