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安康市汉滨区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关于打好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硬仗的决策部署,坚持党建领航,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着力破除体制机制壁垒,推动改革任务落地生根、见行见效,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强化统筹协调,构建一体推进新格局。区委高度重视,将一体改革硬仗作为关键任务来抓。区委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一线调研,主持召开常委会、专题会研究推进举措,并率队赴省内外高校对接合作,有力推动了安康纺织产业创新研究院落地、职教中心迁建等重点项目。建立由区委常委牵头,组织部门统筹,教体、科技部门主抓,相关单位协同的工作机制,明确“教育筑基、科技赋能、人才支撑”总体思路,细化任务清单,压实各方责任。通过定期调度研判,持续优化措施,有效打破部门壁垒,形成了目标同向、步调一致、合力攻坚的良好局面。
聚焦产才融合,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紧扣富硒食品、新型材料、纺织服装等八大重点产业链需求,绘制“产业人才地图”,精准引才育才。拓宽渠道精准引。组织企业赴高校开展引才活动,签约高层次人才项目,建立需求清单,组建省级“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新建区级产业链专家工作站,创新“周末工程师”“候鸟专家”等柔性引才模式,汇聚了一批高端智力资源。深化合作系统育。推动新建职中高水平专业建设,深化“3+2”中高职一体化培养;与重点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聚焦本土人才开发,大规模开展高素质农民、致富带头人培训,壮大乡土人才队伍。优化机制科学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职教专业水平;畅通民营企业职称申报渠道;推动科技人才下沉,选派“科技副总”服务链主企业,组织“三区”科技人才和科技特派员服务基层,促进人才资源向产业一线高效流动。
深化协同创新,激发内生发展新动能。积极搭建平台,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打造品牌促对接。围绕“政产学研·链动汉滨”主题,常态化举办校企对接、成果路演等活动,发布科技成果,促成多项校企合作,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助力中药材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发展。金融赋能激活力。促成银企合作,发挥基金作用支持企业创新;探索“以演代评”“先使用后付费”等新模式,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完成科技成果登记转化,申报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校企联动促升级。支持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团队合作攻关,龙王泉公司依托高校研发实现富硒水产品首次出口并获国际认证;秦巴红叶公司联合科研院所开展关键技术研究,推动香椿科技小院入选国家级,实现产业能级跃升。
夯实平台载体,构筑成果转化强磁场。持续优化创新生态,提升服务发展效能。项目牵引加速转化。立足富硒资源,实施“四链”融合项目,成功转化富硒桑饲料研发、蔬菜富硒试验等成果。平台聚势强化支撑。建强国家级、省级科技小院,发挥集群效应;支持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建成市级以上星创天地、工程技术中心等平台,在魔芋深加工、富硒水开发等领域突破多项关键核心技术。链站协同驱动发展。创新推行“一链一站”模式,在八大产业链布局建设人才工作站,出台管理办法规范运行。已建成多个专家工作站,集聚各领域专家服务产业。在党组织桥梁作用下,安瑞智能制造公司与高校共建工作站,聚焦智能织袜机研发,投入巨资建成生产线,研发智能控制系统,有效填补行业空白。
供稿:汉滨区委组织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