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党建综合 / 正文
为更好服务流动党员,千阳县在上海、银川、西安成立驻外劳务产业党支部——

千里之外安个“家”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5-11-04 08:37 作者:李静茹 常玉莹

千阳县劳务产业上海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资料照片)。受访者供图

“在外漂泊打工这么多年,今天走进党支部,感觉特别踏实。”10月22日,在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九亭镇的党群服务中心活动室,来自千阳县张家塬镇王家庄村的党员张红强说。

这个让他找到归属感的“家”,正是千阳县派驻上海的劳务产业党支部。

千阳县是劳务输出县,每年有大量人员外出务工创业。流动党员分布各地,组织生活难落实、管理服务难跟进、作用发挥难显现是党建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

如何让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近年来,千阳县积极探索,成立驻外党支部,变“远程遥控”为“贴身服务”,制定《千阳县县外党支部管理办法》《千阳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办法》等,将党组织的关怀、服务延伸到外出务工的流动党员和群众聚集的城市。

千阳县先摸清底数,为全县外出务工的流动党员建立详细的“信息档案”和动态数据库,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千阳县在千阳籍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上海、银川、西安三地,成立3个驻外劳务产业党支部,并挂牌设立劳务产业服务站。

“选好‘当家人’是关键。县里遴选了一批党性强、口碑好、有担当的务工者和经商者等担任党支部书记兼服务站站长。每年给每个党支部落实1.2万元党建工作经费和1.2万元服务站业务经费,确保支部‘有人管事、有钱办事’。同时,通过跨区域协调,我们与当地党组织结成对子,共享活动阵地,让漂泊在外的党员有了一个温暖的‘家’。”千阳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尚宏斌说。

管理不是冷冰冰的“条条框框”。一直以来,千阳县坚持“双向发力”,一方面制定完善的管理办法,让驻外党支部工作有章可循;另一方面每年安排组织、人社、民政等部门的负责人,组成“娘家人”慰问团,赴各地驻外党支部送去家乡的关怀,并现场督促指导工作。

“虽然远隔千里,但我们的联系从未中断。”千阳县劳务产业银川党支部书记吕守华说,“我们每季度都要通过‘书面报告+线上视频’的方式,向家乡的党组织进行述职,汇报工作、接受监督。”

千阳县常态化开展的“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活动,让300余名长期在外务工的流动党员找到了组织。同时,千阳县利用春节、农忙等返乡契机召开座谈会,收集民意,一条条宝贵的意见建议,让驻外党支部的服务更接地气、暖人心。

“驻外党支部是党员的家,也是千阳籍务工人员的‘娘家’。我们坚持党群一体,教育引导乡亲遵纪守法、诚信务工,为当地发展贡献力量,也鼓励他们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张家塬镇党委书记苏强说。

驻外党支部的作用还体现在服务上。从政策咨询、职业介绍,到权益维护、法律援助,驻外党支部提供“一站式”的暖心保障服务。近年来,这些党支部化身“就业红娘”,积极收集用工信息,与家乡人社部门联动,协调开通了30余趟从千阳直达上海、银川、西安的“点对点”务工专车,护送乡亲安全、顺利上岗。

当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驻外党支部还是他们的坚实后盾。据统计,近年来,千阳县驻外党支部累计为务工者追讨拖欠工资220余万元,妥善处理各类工伤及其他事故纠纷10余起,讨回伤残赔偿金230余万元。

如今,一个个驻外党支部如同港湾,让千阳县在外务工党员感受到来自家乡党组织的坚实守护。

“我们将继续依托驻外党支部这个坚强堡垒,互帮互助,提升技能,踏实工作,为当地发展贡献力量。同时,我们也会时刻关注家乡发展,积极为千阳的建设建言献策、牵线搭桥,用实际行动诠释‘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千阳县劳务产业上海党支部书记赵斌说。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