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汉滨区立足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区实际,聚焦驻村帮扶资源不均、帮扶合力不足、帮扶成效不显等问题,推行驻村第一书记“组团服务”管理模式,通过搭建第一书记协同作战平台,整合帮扶单位优势资源,有效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健全组织体系,构建协同帮扶新格局。区级成立服务团,定期研究解决组团服务中的重大问题和共性需求,确保工作方向不偏、重心不移。26个镇(街道)设立服务分团,由党(工)委书记担任分团长,具体负责本镇域内的资源整合、需求对接和活动组织,召开镇级联席会议60次,形成“一镇一团、每月一观”的常态化联动机制。根据“地域相邻、产业相近、规模适度、便于管理”原则,科学组建53个服务小组,优选能力突出、经验丰富的第一书记担任组长,常态化开展协同帮扶,形成“一组兴一方”的集聚发展效应。
做实三张清单,推动资源精准对接。各村全面梳理驻村工作队及帮扶单位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建立资源清单421项,由镇级分团统一调配、跨村使用,累计完成资源调配200余项,实现资源流动共享。采取“群众提、‘两委’议、领导点”方式,精准摸排各村在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建立项目清单240个,确保帮扶工作精准对接基层所需、群众所盼。镇(街道)分团通过组织第一书记座谈、村“两委”班子商议、党工委会议研究,对需求清单与资源清单进行梳理调配,制定任务清单,推动帮扶资源与帮扶需求无缝对接,有效解决资源闲置与需求不足并存的矛盾,让第一书记谋事有平台、办事有资源。
创新推进机制,提升帮扶工作实效。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将“组团服务”工作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建立科学评价指标,强化考核结果在评优评先、选拔使用等方面的运用,树立起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导向。加强能力培训,组织开展乡村振兴专题培训4期,围绕第一书记“组团服务”开展专题授课2次,全面提升第一书记的政策水平和实战能力。将26个镇(街道)划分为5个片区,组织开展观摩交流活动35场次,组团助农推销活动25场次,有效拓宽特色农产品销路,孵化本土电商人才,营造出比学赶超、互促共进的浓厚氛围。
供稿:汉滨区委组织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