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眉县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组织建设、减负赋能、多元共治为着力点,通过“三线联动”打通治理脉络,持续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筑牢组织体系“基础线”,强化治理核心支撑。延伸触角强堡垒,联合住建部门、镇(街)和社区协同推进,在居民小区建成党组织33个,覆盖居民小区140个,打通了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网格赋能激活力,将辖区科学划分为974个综合网格,优化配备专职网格员1228名,排查隐患、化解矛盾纠纷3600余起,让基层治理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建强阵地优服务,聚焦完善“15分钟便民服务圈”协作体系,打造标准化“红色驿站”、便民服务点及友好商家等阵地20余个,实现家门口高效便捷、暖心贴心的多元化服务。
优化减负赋能“效能线”,激发基层内生动力。考核瘦身提质效,建立“3+8+5”考核事项准入退出机制,通过明确不予准入情形、设定准入标准和规范审核流程,精简重复、不必要的考核指标33项,为考核事项设立源头管控“硬杠杠”。规范清牌减负担,制定完善《村(社区)挂牌指南》等制度21项,清理、整合和更换各类机构挂牌1126块,实现村(社区)党组织门牌清晰、职责明晰,切实为基层卸下挂牌负担。精准督导促落实,将23个镇(街)部门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纳入巡察范围,推动关停、整合政务系统2个,解散微信工作群109个,确保基层减负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延伸多元共治“联动线”,凝聚治理最大合力。壮大联动力量,优选447名村级后备力量在信访调处、产业发展等基层治理一线揭榜挂帅,有效破解民生难题30余项,为基层治理注入活力。创新联动方式,深化“三议三办四公开”工作法,依托“板凳会”、“院落会”等载体开展灵活议事360余场,创新“群众点单—社区派单——部门接单”服务模式,累计解决飞线充电、停车难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270件。盘活联动资源,创新“社区合伙人”模式,吸纳整合教培、物业、政府部门、医疗、快递行业等资源,开展“红旅医心,乡韵传承”“七彩假期,益童成长”暑期公益托管班等主题活动34场次,有效破解基层治理服务不细、资源受限等难题。
供稿:眉县县委组织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