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党建综合 / 正文

西安市长安区:多元合力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5-09-28 15:49

近年来,长安区紧扣省、市乡村振兴工作要求,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万千行动”,创新实施“八大助力”行动,集聚政策、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扎实推动乡村固堡垒、兴产业、纳贤才、美环境、优治理,着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实践长安样板。

建强堡垒聚合力

筑牢乡村振兴“主心骨”

通过锻造人才队伍、激活党建效能、筑牢阵地根基,三向发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撑与强劲动力。

本领“充电续航”。建立村干部补贴和村级经费等激励保障体系,组织“一肩挑”干部400余人次参加中央和省、市示范培训班,区街两级聚焦乡村治理、产业发展、服务群众等工作,全覆盖培训村干部2.5万余人次,全面增强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

党建“齐头并进”。扎实推进“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建立“组团帮带”小组33个,将提升举措与中心工作、重点任务深度融合,压实街道党工委书记、分管领导、驻村干部、村党组织书记等包抓职责,多维度发力推动农村党建整体提升。

阵地“强基固本”。先后制定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农村党建工作导引等,常态化开展阵地场所“大清洁大整治”,扎实推进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成功创建33个省市党建示范村,持续筑牢战斗堡垒。

党建领航兴产业

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

依托“千企联千村”行动,引导推动各类工商资本流向乡村,探索多模式融合、开展多领域共建,提速乡村产业发展。

校地联动聚智源。发挥“长安大学城”高校集聚资源优势,组建20个乡村振兴顾问团和专家工作队,多种形式开展培训100余期,推动农业知识入脑入心、农业科技扎根田间,为乡村产业升级打造“智慧引擎”。

盘活资源引企业。深挖农村资源潜力,征集建立项目发展需求清单85个、企业投资意向清单38个、政策扶持清单15个,探索发展特色种植、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推动项目落地,实现村企共赢。

全链护航促发展。支持20个村参与中央扶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强化乡村道路、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方位为企业和项目提供税收减免、信贷优惠政策等保障服务,不断提升农业产业营商环境。

广纳贤才强支撑

锻造乡村振兴“生力军”

通过精准引才、精心育才、用心留才等方式建强人才队伍,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以人才振兴撬动乡村振兴。

让“干部人才”沉下去。深入开展“万名干部人才下乡村”行动,累计选派省市区400余名优秀干部人才,组建农业、教育、医疗、法律等专业队伍7支600余人下沉乡村一线,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激活乡村发展活力。

让“本土人才”冒出来。创新实施“强化基层治理、推进乡村振兴”青年人才培养工程,广泛吸纳有志青年4000人,通过优选精育、严管善用,鼓励引导参与村(社区)事务管理、村级经济发展,扎根农业农村建功立业。

让“专业人才”动起来。向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精准选派驻村力量300余人次,制定管理办法和帮扶工作导引,开展区街两级线上线下专题培训,强化指导评价与激励保障,推动驻村干部沉下心解难题、扑下身干实事。

传承文化优生态

夯实乡村振兴“双基石”

聚焦“文化强基+生态提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化振兴与环境优化改善,不断深化“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进一步厚植精神文化底蕴、筑牢生态基底。

建设“文化基站”惠民。统筹各类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升级改造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提质拓展群众休闲娱乐空间,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守护“绿水青山”兴村。以设施升级、面貌焕新、品质提升为抓手,升级改造“五化道路”,打造美丽庭院、郊野公园,成功创建22个省市级示范村,创新寄养模式发展兰花经济,培育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让生态资源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

厚植“乡村文明”铸魂。以文明村街创建为载体,广泛评选身边典型,成功创建4个全国文明村镇,全区近百人获评中央、省、市“好人”及道德模范,共同涵养文明乡风,让精神文明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实内在支撑。

精细治理促和谐

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以多元化举措织密服务网络、筑牢稳定根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让乡村治理更精准、更高效,让百姓生活更暖心、更舒心。

先锋带动聚合力。围绕农村环境整治、便民服务等治理重点设岗定责,推动党员亮身份、作承诺,在垃圾分类、秸秆禁烧等工作中带头示范,形成“党员领跑、群众跟跑”的治理氛围。

疏解矛盾促和谐。依托村党组织建立“一站式”调解平台,吸纳老党员、乡贤等组成调解队伍,排查解决家庭、土地等纠纷隐患,做好疏导化解,将问题解决在村内、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网格治理安万家。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划分治理网格,党员主动下沉担任网格员,承担政策宣传、民情收集、隐患排查等职责,通过落实“网格吹哨、支部响应、党员报到”机制,第一时间回应群众诉求,让治理服务延伸到每家每户。

供稿:西安市长安区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孟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