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党建综合 / 正文
党建红点亮治理路:

西乡县大河镇以“调解+网格+先锋”筑牢基层治理根基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5-09-24 09:27 作者:邹杰 邓荑真

“王姨,您家的牛没拴绳,跑到张大姐家的地里了,糟蹋这么多庄稼和蔬菜,是你的责任。”近日,在西乡县大河镇大河社区矛盾调解员陈丽的耐心劝说下,一场因家畜引发的损害赔偿纠纷终于化解,两位当事人握手言和时,夕阳正透过社区居委会窗户洒在调委会的牌子上。这温情一幕,正是大河镇积极践行县委组织部“145”工作法,以党建为抓手激活基层治理效能的生动缩影。

党建引领“和事佬”:矛盾化解在“家门口”

“以前村民有矛盾,要么往镇里跑,要么憋在心里结‘疙瘩’,现在有了专职调解队伍,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镇党委副书记徐文俊介绍,为破解农村矛盾调解“力量散、响应慢”难题,大河镇积极践行“145”工作法,构建“党委牵头+支部建点+党员联片”调解体系,将全镇8村1居划分为27个片区,从退休干部、老党员、乡贤中选拔11名专职人民调解员、45名法律明白人,每季度组织开展“法律知识+沟通技巧+政策解读”培训,打造“懂政策、会调解、有威望”的专业队伍。

在调解机制上,大河镇创新“一站式矛盾纠纷预防化解闭环”工作模式:村民通过“村民群”或到村镇反映诉求后,调解员分类建立台账,组织调解员及相关业务干部入户调解,调解成功后一周内回访,实现矛盾纠纷闭环管理。今年以来,全镇共调解婚姻家庭纠纷、宅基地纠纷、邻里矛盾等各类问题35件,调解成功率达100%,其中党员主导调解占比超90%,群众满意度较去年提升20个百分点。“有党员在,我们遇事不慌了,心里更踏实!”南坪村村民赵秀琴的话,道出了不少村民的心声。

党建赋能“网格员”:把服务送到“心坎上”

“张奶奶,您的医保报销材料我帮您交上去了,过两天钱就能到账;村西头的路灯修好了,晚上散步放心走……” 每天清晨,河西村党员网格员黄丹丹都会带着“民情日记本”穿梭在村组间,把村民的“急难愁盼”记下来、办到位。这是大河镇以党建赋能网格化治理的日常场景。

为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大河镇按照“规模适度、方便管理、界限清晰”原则,将全镇划分为27个一级网格、106个二级网格,一级网格配备1名党小组组长、二级网格配备一个党员中心户,实现“一格有党小组、一户有党员联系”。网格员不仅是“信息员”,更是“服务员”:通过“每日走访、每周汇总、每月解决”工作法,收集群众诉求,及时解决群众问题。确保“群众有诉求,我们有响应”。

党建引领“先锋队”:防汛抗旱冲在“最前线”

“大家加把劲!一定要把涉险群众转移到安全的地方!”7月以来,大河镇遭遇强降雨,党员网格员张在强带领8名党员志愿者,连续18小时坚守在防汛一线、转移受灾群众,双脚泡得发白也没歇一步。在大河镇,每当遇到防汛抗旱等急难险重任务,党员调解员、网格员总会第一时间化身“应急先锋”,筑起“红色防线”。

大河镇建立的“党建+应急”响应机制,将党员调解员、网格员纳入镇应急队伍,组建10支“党员应急突击队”,制定“汛前排查、汛中值守、汛后帮扶”和“抗旱找水、送水保苗、技术指导”工作流程。今年汛期,全镇党员干部累计转移受灾群众260余人次,排查处置滑坡点、危房等隐患点4处;上半年干旱期间,党员先锋队带领群众寻找新水源5处,为300余亩农田协调灌溉设备,帮助12户种植大户减少损失。“关键时刻还是得靠党员!他们不仅帮我们保住了家园,还让种植的烤烟没受大影响。”龙池村烤烟大户龚纪林感激地说。

如今,在党建引领下,大河镇通过“矛盾调解减纠纷、网格服务暖民心、先锋带头抗风险”,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下一步,大河镇将继续深化党建与基层治理融合,不断完善队伍建设、机制创新、服务升级,为乡村振兴筑牢治理根基。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