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彬州市水口镇坚持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贯穿乡村治理的一条红线,通过健全组织体系、创新治理模式、推动基层减负、凝聚治理合力,不断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保障。
筑牢战斗堡垒,建强组织体系。彬州市水口镇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着力构建“镇党委——村党组织——网格——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确保党的组织触角延伸到乡村每一个角落。以基层党组织“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逐村分类建立工作台账,制定巩固提升措施和具体进位计划。今年,进位“一类村”3个,“二类村”1个,实现镇域内各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把村级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我们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并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党员远程教育等平台,以增强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和实效性。2025年,发展农村党员8名,其中35岁以下党员5人。
探索治理模式,提升自治水平。探索构建“1235”村级议事协商工作机制,即一条主线、两大平台、三大主题、五步工作法,推动群众关切落地有声,干群关系融洽向好,让乡村治理更高效、更实用、更具活力。深化网格管理,严格落实网格员日巡查和日汇报制度,34名网格员每日深入村组,对所负责的网格区域进行巡查。同时,在村组重要交通路口、十字路口,安装数字乡村智慧小探头88个,实现了“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全方位监控点位运转,对突发事件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置,进而达到智能化管理新模式,实现人防与技防有效互补。健全“三色”管理机制,将全镇群众纳入三色管理台账,对放心户每月走访1次,对连心户精准管控,逐人落实管控措施,每15天联系本人或者家属1次,了解掌握动态,对暖心户每7天跟踪服务,了解生活困难,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聚焦松绑减负,激发内生动力。着力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让村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服务群众。制定履职事项清单,厘清乡镇与村级组织权责边界,从源头上防止责任转嫁、工作“甩锅”。建立会议、文件计划管理和审批报备制度,能合并的坚决合并,能不开的坚决不开,切实为村级组织“瘦身”。整合各类考核事项,推行“综合查一次”模式,避免多头检查、重复检查。对村级的考核重点看实绩、看变化、看群众评价,引导村干部把工作重心放在实干上。全面清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悬挂的各类牌匾,除中央和省级有明确规定的外,一律予以清除,累计清理各类不规范牌匾53块,让阵地回归服务本色。同时,规范村级组织出具证明事项,大幅减轻村级组织负担。
强化统筹整合,凝聚治理合力。深化“三级三轮”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全镇设立镇、村、村民小组三级组织联合开展矛盾纠纷调解,镇设立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村设立矛盾纠纷调解室,村民小组设立矛盾纠纷联络点。同时,通过矛盾纠纷奖励办法,调动各村调解员、乡贤能人、党员、干部、群众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今年以来,累计解决涉及土地纠纷、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硬骨头”问题60余件。推动多元主体参与,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规民约,发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作用。积极引导辖区内企业、社会组织、新乡贤等参与乡村治理和公益事业。
供稿:彬州市水口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