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实减负之功,武功县以刀刃向内的改革决心,从内容精简、方法创新、监管强化多维度发力,优化指标减繁杂,改进方式减内耗,强化监管减频次,让考核回归“考准考精考实”的本质,切实为基层松绑。
精简考核内容,立精准高效之标。考核内容“瘦身”,关键在“去芜存菁”,让指标设置更科学、更聚焦。一是统筹整合,清理“无效考核”。我县科学下达2025年各镇(街道)、县级部门目标任务。相较去年,整体指标设置更加优化、量化,数量减少,质量提升,对镇(街道)、部门设置的二级指标较去年减少20%以上。二是突出重点,建立“4+1”考核体系。以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加分指标、减分指标和群众满意度社会评价五大模块为基础,坚持“考少、考精、考准”原则。三是加强源头管控,严防“隐性考核”。建立考核事项准入机制,严格审核新增考核内容,防止以“督查、评估、调研”等名义变相增设考核指标,从源头上控制考核总量,为基层卸下“不必要的担子”。
优化考核方法,行务实便民之策。考核方法“增效”,核心在“化繁为简”,让基层从“迎检负担”中解放出来。一方面创新“动态化考核”,注重“日常监管”。构建平时有监测、年终有印证的闭环综合考核链条,实行“考核部门牵头抓总、业务部门统筹调度、责任部门协同配合”三级责任体系,通过常态化跟踪、阶段性评估,实时掌握工作进展。另一方面实施“合并式考核”,杜绝“轮番扰民”。统筹考核计划,推行“多考合一”,变“分散考”为“集中考”,变“多头检查”为“综合调研”,对镇(街道)抽查2~3个具有代表性的重点项目,对部门重点核验1项核心职能履行情况,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沉到一线解决实际问题,而非忙于“准备材料、陪同检查”。
强化考核监管,固长效落实之基。考核减负既要“做减法”,也要“强监管”,防止“一放就乱”“减负反弹”。一方面,建立考核全过程监督机制。运用“红、黄、绿”三色预警,对考核指标设置、组织实施、结果运用等环节开展常态化评估,重点查处“明减暗增”“套娃式考核”等隐形变异问题。另一方面,完善考核结果反馈与纠偏机制。对考核中发现的形式主义、指标设置不合理等情况,及时向基层反馈并督促整改,避免“为考核而考核”的走过场现象。同时,将考核结果与干部激励挂钩,对在基层一线真抓实干、成效显著的干部优先给予表彰奖励,树立“减负不减责、松绑不松劲”的鲜明导向。
(供稿:武功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