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党建综合 / 正文

西安市长安区:拓展群众“家门口的幸福”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5-09-10 15:33

“家门口”是基层最底部、政策落实最终点,也是发展最前沿、民生最深处。今年以来,长安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坚强战斗堡垒作用,着力将党建触角向基层末端延伸,推动基层治理工作不断深入,让民情在家门口感知、民需在家门口回应、民力在家门口聚合。

组织体系在“家门口”延伸

把推进党支部进小区作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制定《加强居民小区党支部建设工作办法》,通过单独组建、与网格党组织共建、与业主委员会或小区物业公司党组织联建等方式,建立小区党支部403个。在全区6100余名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三长”队伍中,优先推选群众信得过、服务有本事、治理有办法的在职或退休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选派291名社区治理专干,协助小区党支部开展工作。推动全区98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1.4万余名党员干部到小区报到,努力把党的组织“触手”拓展到群众中去,做到群众有事站得出、帮得上、办得了。

服务阵地在“家门口”建强

以全市小区党群服务站建设为契机,按照“就近、便捷、辐射广”原则,采取改扩建现有场所、租赁闲置房屋、与物业单位共建等方式,优先在大型小区、老旧小区、偏僻小区等重点区域建设小区党群服务站32个,将生活缴费、快递收发等居民高频需求纳入小区党群服务站服务事项,提供预约代办、上门帮办、延时服务等暖心举措,开展志愿活动210余场,服务群众2.3万余人次,一个个“家门口”的小区党群服务站正以更高效的治理、更暖心的服务,重新定义邻里关系,丈量美好生活。

共治合力在“家门口”凝聚

几张小板凳、几杯热茶,党员与小区居民围坐一圈,从家长里短聊到小区治理,这场景正是长安区创新“党建+板凳”协商议事的一个缩影。通过党员志愿者入户走访、线下征集等方式精准摸排民生诉求,形成“需求清单”;社区党委每月牵头组织物业、业委会、在职党员及居民代表围坐议事,现场议对策、解难题,做到能办的事项当下办,转办的事项党员代办,不能办的事项耐心告知怎么办,复杂问题上报街道协商办。正如韦曲街道府东社区党委书记李祯所说:“把社区里的大事小情拿到议事会上议一议,不仅增加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也为社区治理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方式方法。”

从精准感知民情到高效回应民需,再到广泛聚合民力,每一次的高效沟通和民生改善都在增进社区与居民的联系,提升着城市治理的温度和厚度。下一步,长安区将继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更多力量、资源下沉基层,让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在“家门口”解决。

供稿:西安市长安区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孟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