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网格员的身影出现在宝鸡市眉县首善街道东关社区。
“灭火器能否正常使用,燃气阀门是否密封,燃气管道是否老化……”东关社区网格员林健对照工作备忘录,仔细查看社区内经营场所,现场讲解安全用气知识,提醒常开窗通风、常检查设备,防患于未然。
除了宣传消防安全,林健还身兼信息采集、矛盾调解、政策宣传等多项职责,成为群众身边的“多面手”。“现在一个网格管到底。我成为综合网格员以后,肩负的责任更加明确,服务触角延伸得更广。”林健说。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如何让这“一公里”畅通无阻,成为各地攻关的课题。
眉县以“多网合一”为抓手,将党建、综治、民生服务等各类网格“拧成一股绳”,通过科学划格、整合力量、明确职责、精细管理,推动基层治理从“条块分割”向“协同共治”转变,让“小网格”释放“大能量”。
搭起“新骨架”
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一根针”要穿起“千条线”。网格化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
“农村和社区工作力量有限,社情民意动态掌握不及时,就难以满足群众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眉县综治中心工作人员赵蓉介绍。
眉县综合地域面积、人口分布、社会发展等因素,划分网格976个,整合在基层的各类工作人员,配备专职网格员1202人。
赵蓉表示,按照“权随事走、费随事转”原则,眉县逐步整合组织、民政、公安、卫健等18个部门的工作内容,统筹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全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
在“一根针”穿起“千条线”的同时,不能让“千条线”压弯“一根针”。按照“多网合一”“一格多用”要求,眉县明确网格服务九大类12项具体事项,以及不得纳入网格服务事项的负面清单,最大限度突出服务功能,让网格员聚焦主责、轻装上阵。
“优化后,网格与基层党组织设置更匹配,功能更聚焦、力量更强大、运行更顺畅。”首善街道滨河社区党委书记、网格长冯军鹏说。
当前,眉县各村(社区)正有序推进网格细化、人员培训、事项梳理等工作,330多名党员、86名持证社会工作者将担任网格员。
锻造“服务队”
7月25日,首善街道迎宾社区网格员参加季度网格员培训,会议室挤得满满当当。
“社区网格员在政策宣传的最前沿、信息采集的第一线、矛盾调解的关键处,要用心用情用力当好群众‘贴心人’。”迎宾社区党委书记、网格长刘敏说。
在培训中,眉县民政局带来了文明婚俗政策与理念的生动分享,眉县人民法院法官助理进行民法实务应用专题讲座,聚焦与社区治理密切相关的法律要点,提升网格员依法办事能力。
迎宾社区网格员周宏斌表示,此次培训中既有政策法规的解读,又有典型案例的剖析,对入户上门讲政策、采信息、做服务都大有帮助。
政策理解力与服务能力的提升,不仅仅体现在课堂培训中,还体现在网格员对现实问题的敏锐感知与积极响应上。
“现在分了户、装了表,按居民水价缴费,明白又省心!”8月28日,首善街道迎宾社区妇幼保健院家属院居民张荣惠看着新水表说。
此前,家属院长期与一家民营医院共用自来水户头,按每吨5.10元的商业水价向居民收取水费。
网格员韩海娟在走访中了解该情况后上报,迎宾社区迅速响应,联系县卫健局、县自来水公司等单位召开联席会议,成功化解这一涉及24户居民的民生矛盾,让“糊涂账”变成“明白账”。
与此同时,眉县积极整合基层力量,建成由综合网格员、五老乡贤、小区物业、辅警等组成的警网融合网格,发挥他们“人熟事清家门近”优势,通过拉家常、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随时随地化解矛盾风险隐患,切实做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
兜牢“民生网”
9月1日,走进横渠镇豆家堡村的薯香田源粉条加工厂,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高挂下垂的粉条,村民在其中穿梭劳作。
村民于红良在加工厂务工,每年能增收6000元;一年来,全村有120人次到加工厂工作……这些源自网格员曹新劳的一次走访。
“走访中,不少村民反馈在农闲时节,大家无事可干,挣不上钱。村上集体经济也很薄弱。”曹新劳表示,要把村民的诉求反馈好、解决好。
豆家堡村合作社建设的粉条加工厂让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村集体经济增收超10万元。
一张“网”中装的都是居民柴米油盐的琐事,小小的“格”里记录着群众的所需所盼。
8月4日,强降雨引发眉县金渠镇枣林村主干道护坡坍塌,提前巡查的网格员赵宝军发现这一情况后,及时拉起警戒线,上报情况并协助疏通,开展护坡隐患排查行动,有力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8月20日,汤峪镇楼观塬村网格员段建东在村内路口张贴告示、发放资料,宣传眉县禁止猕猴桃生摘早采的相关要求,引导村民按照猕猴桃生长周期科学采摘,把好果品安全与质量“第一道关”。
从山间地头到村庄社区,从矛盾调解到民生服务,眉县实施“多网合一”网格化管理,让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变成“最美一公里”。这张越织越密的基层治理网,兜住了民生福祉,更兜起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乡村全面振兴筑牢了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