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汉滨区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紧密结合党员群众实际需求,创新推出“阵地共建、活动共联、队伍共育”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机制,着力打造新时代“光影轻骑兵”,推动基层党员教育培训与群众文化服务深度融合、提质增效。
阵地共建,夯实教育基础。充分发挥党组织统筹协调作用,有效整合镇(街道)、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礼堂、移民搬迁安置社区红白理事馆、景区广场等各类场地资源,积极联动文旅、巩固衔接及建行帮扶等项目资金,加快推进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从流动向固定转变。目前已建成室内公益电影放映厅(室)4个、广场LED大屏22块、“百姓舞台”背景放映架142个,社区红白理事馆及镇级敬老院固定放映点82个,显著改善了放映条件,为党员群众接受教育、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了坚实阵地保障。
活动共联,提升教育质效。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加强与各镇村党组织联动,推动公益电影放映实现“四突出四转变”,逐步将放映重点聚焦到镇办集镇、移民安置社区、人员密集场所,实现从分散露天放映向固定室内放映转变。积极拓展“电影+”功能,打造“电影+汉滨讲坛”宣传品牌,联合政法、农业、科技、卫健、应急、文旅等部门,开展映前“六讲”活动(讲理论、讲政策、讲法律、讲科普、讲新风、讲典型),全年制作短视频6期,放映电影3000余场,覆盖群众20万余人次,有效增强了政策宣传和党员教育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队伍共育,强化教育支撑。通过召开全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会议、组织开展放映员业务培训、成立“农村电影放映志愿服务队”等方式,不断强化镇村党组织与放映队的沟通协作。建立健全选片片源更新和“菜单式”选片机制,持续优化设备配置,对表现突出的放映员予以表彰奖励,充分激发工作积极性,努力将农村电影放映队打造成一支传播党的声音、服务基层群众的“光影轻骑兵”,用优秀电影作品丰富党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汉滨区通过“三共”机制的有效运行,实现了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的转型升级,探索出了一条在基层党组织引领下加强党员群众教育的新路径,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服务力。
供稿:安康市汉滨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