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县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通过建强后备力量、提升干部能力、主动调研摸底等举措,为村(社区)“两委”换届储备充足的“源头活水”,确保换届人才储备“量足”“质优”。
织密“人才链”激活源头活水。各镇(街)以春节慰问活动为契机,通过48场座谈交流,向返乡人员全方位展示家乡发展变化,吸引他们回村工作,将493名政治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返乡人员纳入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库。建立“老带新、传帮带”工作机制,与经验丰富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结成帮带对子,“手把手”“面对面”制定帮带计划,通过教方法、交任务、压担子等多种途径,切实提高履职尽责、为民服务本领。认真落实强化村级后备力量培养七条“硬措施”,坚持书记掌舵,233名后备力量“轮值主事”,11名优秀后备力量压缩成长期直补进入村“两委”,为换届工作有序推进打牢基础。
强化“赋能链”淬炼领航本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千名领跑人”学历提升工程,2025年以来帮助8人次完成学历提升,有效解决村干部学历层次不高、履职能力不足等问题。通过镇村推荐、部门联审、县级评定,2024年选树产业发展、集体经济、村级治理等方面实绩突出的“金牌”村党组织书记10名,结合“七一”系列活动进行表彰,树立标杆,鲜明干事创业导向。举办“村(社区)‘头雁’能力提升”专题培训,采取“理论授课+实地观摩+案例研讨”的多元教学模式,组织97名村(社区)党支部书记重点学习基层党建实务、村级治理创新、集体经济发展、突发事件处置等核心课程,通过“学用结合”的方式为村干部“靶向充电”。
闭环“研判链”把准运行脉搏。扎实开展村级班子运行评估,及时了解村(社区)“两委”班子运行、工作完成、群众反响等基本情况,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准确掌握班子履职情况。制定《全县2025年村(社区)“两委”换届前期准备工作任务》和《全县村(社区)“两委”班子换届前研判工作方案》,16个研判组“村村到”完成换届前研判工作。县委书记“村村过”,深入8个镇街、97个村(社区),全面了解村(社区)“两委”班子结构、履职表现、后备力量培养、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情况,梳理历史矛盾、选情复杂等风险隐患9条,确定重点村8个,确定8名县委常委“一对一”联村,“一村一策”指导化解问题,推动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顺利开展。
(供稿:眉县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