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党建综合 / 正文

陇县:精准发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县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3-11-13 10:13 作者:郑鹏

近年来,陇县以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精准发力,统筹推进,奋力打造西北地区脱贫县乡村振兴样板。

突出绿色生态,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立足国家奶山羊现代农业产业园和规模养殖标准化示范区优势,大力开展奶源建设攻坚年、“三级”干部包抓奶山羊产业活动,全县奶山羊规模养殖场达178个,奶山羊存栏52万只、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76亿元,奶山羊产业入选全国产业振兴典型案例。依托和氏乳业、飞鹤陕西乳品、中粮包材等一批延链企业,吸纳2.4万多人在规模养殖、饲草种植、有机肥生产等多元业态就业。实施苹果外贸产业园二期、食用菌菌袋加工等项目,规模化、园区化、数字化、品牌化发展“陇县五宝”特色产业,和氏全脂乳粉、盛源苹果等7个产品获有机食品认证,丰田中华蜜、晨晖香菇、丰源花椒等8个产品获绿色农产品认证,“陇州核桃”获得地理标志认证。

聚焦乡风文明,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以乡村文化振兴为抓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育了“党群说事会”“红燕进万家”“丝路放映站”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个一”示范工程,建成10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志愿服务队伍207支,打造“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点10个。出台《关于在全县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通知》,完善农村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的规定,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建议加快陇州文化艺术中心和镇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标准化建设,并持续提升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基层阵地的水平。同时,开展782场次的文化体育活动,如“戏曲进乡村”“四季村晚”等,旨在用新风正气涵养淳朴民风。

聚焦技能提升,推进乡村人才振兴。针对部分山区村乡村振兴人才短缺现实需求,从“筑巢引凤吸引人才、因地制宜培育人才、专设特岗锻炼人才”三个方面多向发力,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聚焦乡村振兴、生态乳都等重点领域,完善人才“引育留用”政策,实施人才支持、“头雁伴飞”人才引进计划,新引进各类人才161人,选派科技特派员41名,培训高素质农民150名,返乡入乡创业人员141名。发挥乡村振兴5个“合力团”和“山羊卫士”“苹果管家”“香菇保姆”3支技术服务队作用,加快建设市级创业就业孵化基地,多渠道培养乡村工匠、农民职业经理人等乡土实用人才,鼓励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振兴一线流动。

聚焦环境改善,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理念,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实施千河汭河流域生态修复、关山草原生态环境修复等工程,推动秸秆资源化利用,加强水源地建设保护,永葆乡村绿色底色。以“系统治理”推动环境改善,改善提升46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分区分类收集处理,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促进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以“循环低碳”引领绿色发展,大力发展林麝养殖等特色林下经济,积极推进“双储林场”国家储备林基地、碳汇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争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聚焦基层治理,推进乡村组织振兴。深入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争星夺旗”活动,每年评选表彰10个“四美红旗村”和100名“五星级党员”,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严格“选、管、用”标准,新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290名,分期分批开展乡村振兴干部培训20场次。创新推行“党建+产业振兴”“党建+生态振兴”等做法,基层党组织引领实施产业发展项目43个。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104个村建立《村级“小微权力”事项清单》和《村级班子主要负责人责任清单》,25个村全面推行积分制管理,31个村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5个。

供稿:陇县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刘洁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