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党建综合 / 正文

佛坪县:十年一剑铸辉煌 熊猫家园展鸿图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2-10-12 15:59 作者:胡贵军 吴彦峰 胡 峰

十年,是时间的标尺,也是佛坪发展的新高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注定在佛坪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十年,佛坪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践行“五个扎实”,全力推动“六稳、六保”任务落实,谱写了一曲追赶超越的壮丽凯歌。

这十年,佛坪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党员、干群,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重要战略性机遇期,咬定发展目标不放松,励精图治、攻坚克难,踔厉奋发、勇毅笃行。

这十年,佛坪县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县、林药兴县、旅游强县”发展战略,在“优结构、增动力,扬优势、补短板”上下功夫,走出了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微信图片_20221012154735.jpg

全面从严治党,政治生态更清明

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扎实充分,党组织阵地建设和“选育管用”干部得到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这十年,佛坪县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夯实党的执政根基,为推动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凝聚起“佛坪力量”。

该县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严肃查处违纪违法问题,实现了对全县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和十三届县委任期内巡察两个全覆盖。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五星创建、双强争优”活动,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整合资金近4000万元,新建或改扩建村级标准化活动场所35个,先后创建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省、市级示范村16个。

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采取学习研讨、专题辅导、调研征文等方式,开展集中学习160余次;紧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历次全会精神等主题,运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院坝说事会、“理论+文艺+政策”等阵地、形式,持续开展理论宣讲2600多场次,让党的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县累计创建成省、市、县级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69个。持续开展“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推荐评选表彰活动180余场次,累计培树表彰各级各类先进典型1000余人次。

 微信图片_20221012154741.jpg

奋力赶超,综合实力大跃升

秦岭大熊猫佛坪救助繁育研究基地熊猫圈舍、科研楼等设施美观宽敞,大熊猫有了“新家”;携程度假农庄项目熊猫区、朱鹮区完成施工……一切都彰显着佛坪活力迸发的独特魅力。

2012年以来,面对生态大县、资源富县、人口小县的特殊县情,佛坪县委、县政府采取超常发展措施,以追赶超越、争先进位、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积极作为,激活力、补短板、强实体、控风险,实现了县域经济突破性发展。2013年、2014年、2019年,三次荣获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2017年获评“陕西省生态建设强县”。

该县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京津水源地等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坚持实行重点项目和重大前期项目县级领导包抓责任制,建立重点项目“六个一”机制,落实督查通报、推进排名、观摩点评、挂牌督办、考核奖励等制度,坚持不懈推动项目建设。2012年~2021年,累计建成金水河梯级电站、陕南移民搬迁、“秦岭四宝”主题旅游区等145个重大交通、水利、产业及城乡基础、社会事业项目。西汉高速连接线、西成高铁佛坪站建成通车,引汉济渭三河口水利枢纽下闸蓄水,秦岭佛坪博物馆、县城农贸市场、县城新水厂等建成投用,5G网络覆盖县城区、光纤入户率100%。2012年~2021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13.5亿元,年均增长13.1%。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佛坪县建立目标任务、签约项目、全程代办、“红黄榜”督办、考核奖惩、营商环境建设等机制、制度,压实细化各级领导招商引资任务,为企业全程提供“保姆式”式服务。聚焦研学、中药材、食用菌、绿色食品、乡村旅游等优势产业链,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常态化开展叩门招商、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积极参加西洽会、丝博会、津洽会、西交会、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等各类招商促进活动。县级领导带队赴北京、上海、江苏南通等省市开展招商活动,与华为、阿里、极目智库等20多家“百强企业”对接洽谈,成功招引华电集团、中铁十四局、阿里巴巴集团等10多家央企名企落户佛坪。

这十年,佛坪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益显著提高。202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3.05亿元,是2012年的2.4倍,2012年~202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增幅保持中高速增长;全县人均GDP达到49435元,是2012年的2.7倍,人均水平持续提升。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20.5:18.5:61.0,调整至2021年的18.6:16.5:64.9。

微信图片_20221012154745.jpg

脱贫衔接,破茧成蝶焕新颜

“以前家里多困难啊,多亏国家帮我家脱了贫,这几年日子越来越好了!”在陈家坝镇金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王有翠对笔者诉说着幸福。脱贫攻坚战役,佛坪取得完胜,也让群众踏上小康路。

佛坪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紧盯“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等突出问题和乡村振兴重点,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脱贫,创新“党组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N”、联村共建等机制,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全面完成了减贫任务,成为陕南山区有序脱贫退出的“领头雁”,有效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2014年~2017年,建立县镇村“三级书记”抓脱贫的领导机制,实施联户扶贫、志智双扶、健康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和“八个一批”工程等制度和举措,推进扶贫重点村、美丽乡村等项目建设,开展“一园四队一区”建设,大力发展“一旅二养三药”特色脱贫产业。2017年,贫困家庭人均纯收入增至9149.6元,全县35个贫困村全部退出,是全省四个率先脱贫摘帽的县区之一,在全市第一个退出贫困县序列。

2017年以来,佛坪坚持“四个不摘”要求,强化“党委政府同责、四套班子共管、四支队伍攻坚”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巩固深化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探索建立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扎实开展有效衔接工作,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

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100%,生活用电入户率控制在100%,44个村全部通动力电,宽带网络、4G网络全覆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7.2%……这些数据的背后,是群众的幸福生活。

近年来,佛坪累计投入涉农整合和财政衔接资金9.4亿元,实施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项目,其中60%以上资金用于产业发展项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筹建“佛坪熊猫家园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金”,全力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再绘乡村振兴的幸福画卷。

“我73岁了,今年在产业园里做活挣了7000多元!”在大河坝镇陌上花开生态农庄的冬桃园里,村民覃成如一边剪枝一边乐呵呵地说。

全县“一旅二养三药”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对有生产发展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产业带动全覆盖,建成的电商公共服务中心、镇级电商服务站点、村级电商服务网点等县镇村三级电商网络,解决了农副产品销售难问题。

2019年,佛坪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进入全省综合评价“好”的序列;2020年,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比2014年净降27.75%,下降为“0”;2021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863元,同比增长10.9%;159个扶贫产品跻身《全国扶贫产品名录》,排名全省第一。

微信图片_20221012154749.jpg

生态“点睛”,绿水青山入画来

碧水琼流、空气清新,森林覆盖率高达91.19%;引汉济渭三河口水库湖光山色、美不胜收,一江清水送西安;境内生活着130多只大熊猫,分布密度和偶遇率为全国第一,和其它国宝经常亮相央视荧屏……良好的生态,让佛坪频频吸睛。

佛坪深入践行“两山”理论,以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强化环境监管,严控环境风险,筑牢秦岭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大熊猫、大秦岭,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生态净地。

该县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四大保卫战”,扎实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以及“绿箭”“绿卫”等专项行动,深化河湖“清四乱”专项整治和农村“五乱”等问题整治,相继建成垃圾压缩转运站、垃圾填埋场、垃圾热解气化站7座,农村集中污水处理设施21处。

山茱萸种植面积达10万亩,年均助农增收3000万元左右,获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空气优良天数长期稳定在330天以上,优良率稳居省、市前列;县城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国家二类标准,椒溪河获评“陕西省最美示范河湖……”这些都让“中国山茱萸之乡”“中国熊猫第一县”熠熠生辉。

近年来,佛坪摘取“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中国天然氧吧”“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中国最美县域”“中国生态魅力县”和全国第五批“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等近10项“国字号”殊荣,成为最靓丽的“绿色名片”。

 微信图片_20221012154757.jpg

旅游强县,拉动三产促发展

“这些年村里变化大啊,我们有信心把农家乐做大做强!”在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长角坝镇沙窝村,蜜源农家乐老板段茂峰由衷说道。

走进沙窝村,旅游公交专线、班车直通村里,招呼站、旅游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双人自行车等一应俱全,红军旧址成为汉中党史学习教育基地,茱萸谷、百亩花海、游乐场、亲水长廊和10多家农家乐、特色民宿交相辉映。红星广场、全国首家“秦岭四宝”主题体验营地携程度假农庄项目正在建设……这些旅游项目建设让这个原来偏僻贫穷的小山村,成了乡村旅游“样板村”。

佛坪依托资源优势和生态特色,按照“一轴两翼三环四区”空间布局,实施全域景区化、县城景点化、乡村景观化,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秦岭原生态山地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初具竞争实力,形成“旅游一业突破,引领多业融合”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该县不断推进旅游扶贫、现代农业园区、村集体旅游实体经济等项目建设,累计投入相关资金26亿元以上,打造“十八谷”和民宿产业集群,提升重点旅游扶贫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推出熊猫共享节能汽车等,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与省市互联互通,全县路更畅、水更清、景更美。

近年来,熊猫谷晋级为国家4A级景区,秦岭佛坪国宝旅游度假区成为陕南首家省级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省级旅游特色名镇和旅游示范村10个,茱萸谷、金银谷、百鸟谷等成为乡村旅游“打卡地”,贝壳山居、佛坪山居、陌上花开生态农庄等13家精品民宿投入运营。

同时,举办第十三届“秦岭大熊猫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弘扬大熊猫文化和生态特色;借助中省市主流媒体、抖音、微信、微电影等媒体平台,不断扩大“静美佛坪、熊猫家园”的影响力。佛坪也获评“陕西省旅游示范县”“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旅游拉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仅“十三五”期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707.0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6.63亿元,分别比“十二五”期间增长3.04倍、3倍。其中,2021年第三产业在三产中占比达到64.9%,比2015年净增15.3%,全域旅游产业成为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引擎”。

 微信图片_20221012154801.jpg

共享红利,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走进大河坝镇十亩地村高家梁库区移民安置点,何敏建家的两层徽派楼房气派敞亮,门前花香四溢,近处文化健身设施样样齐,室内电视、冰箱、电脑等一应俱全。“以前在外打工,能住进这样漂亮的房子,做梦都不敢想啊!”何敏建满脸洋溢着幸福。

党的十八大以来,佛坪县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惠民富民便民政策,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促进百姓生活改善。

这是“获得感”不断增强的十年——

城乡收入不断提高。2021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攀升至12863元、35762元,是2012年的1.9倍、2.4倍。

人民群众安居乐居。2012年~2021年,全县建成经济适用房、限价房826套,农村危旧房改造完成1126户,群众安全住房率达100%。

就业状况持续改善。2012年~2021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17笔12180万元,新增城镇就业264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2%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7.3万人次,劳务年均收入1.82亿元。

这是“幸福感”持续累积的十年——

漫步佛坪,一幅和谐美丽的生态画卷。实施移民搬迁工程、改善学校硬件设施、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丰富群众文体活动……一件件民生实事,架起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微信图片_20221012154805.jpg

医保社保成效显著。持续加大养老、医保、新农合等四项民生工程投入和政府兜底力度,全县社保发卡率达97.76%,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9.6%以上,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1%,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94人。

社会治理更加有效。2021年,佛坪平安建设满意度、社会治安满意率分别为98.89%、99.41%,均位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佛坪被授予陕西省首批“平安铜鼎”。

利民之事,丝发必行。人民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就要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顺利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全县镇(街道)、村(社区)实现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群众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

站在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新起点上,佛坪县实现加快“打造汉中融入大西安桥头堡”、高质量建设“静美佛坪、熊猫家园”的战略目标更加坚定,转型路径更加清晰,发展更加蹄疾步稳,一幅新时代追赶超越、加快绿色发展的美丽画卷,又在佛坪徐徐展开。

(中共佛坪县委宣传部供稿)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