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白水县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三聚三力”,以高标准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聚焦“四力工程”,提升农村党建引领力。以“提升能力、激发动力、增强活力、规范权力”为重点,不断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抓精心选育,提升能力。坚持“双好四强”标准,“把政治上靠得住、发展上有本事、农村群众信得过”的能人吸纳进村“两委”班子。实施“双培”工程,培养储备后备人才281人。举办县级培训3期,培训干部372人次;以村“两委”干部为重点,县镇培训65次,培训干部5400人次;先后组织87名镇村干部赴镇江、杨凌等地参观学习,拓宽眼界和思路。抓精细管理,激发动力。抓精准施策,增强活力。实施“双带双富”行动,培养养殖、种植大户148个,89个村建立领富项目,带动3.8万名村民实现产业致富。实施“五个认领”行动,建立支委包联片区754个,联系农户5万余户,认领志愿服务岗位2万余个。实施“整洁村庄”行动,着力解决农村垃圾、排水排污等问题,打造支委示范片124个、党员示范巷543个。抓纪律作风,规范权力。实施“权力清单”制度,明确村党组织书记抓班子、带队伍、抓发展、促和谐4类31项主要职责。将行政村纳入巡查范围,实施“阳光公示”制度,制定“三务公开”清单8类79项,严格落实“三务”公开和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制度,着力规范村干部履职行为。
聚焦“多网融合”,提升城市治理“融合力”。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创新网格服务模式、搭建网格共治平台,有效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水平。抓网格优化,做实基层治理“微单元”。建立“1+1+N”基层党组织架构,在主城区49个综治网格设立党支部,在小区、楼栋成立党小组,实现党组织建设和党的工作“两个全覆盖”。实施社区“三长一员”网格化管理项目,配备“三长一员”420余名。建立网格员“早派工晚研判”巡查制度,累计为大病患者、留守老人儿童和特困家庭等群体,解决实际困难1300余个。抓作用发挥,打造基层治理“聚能环”。建立网格服务管理事项清单,涵盖社会治安巡防、居民诉求反馈、安全隐患排查等5类20项工作,累计收集信息1756条,办结1720条。协调住建、政法、公安、环保、卫健执法力量下沉网格,依法拆除私搭乱建46处、清理垃圾80余车,背街小巷、老旧小区“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抓共驻共建,吹响基层治理“集结号”。全面推行下沉两级“三包联”制度,累计开展志愿服务330余次,捐赠口罩1万余只,直接受益群众3万余人。
聚焦“望闻问切”, 提升两新党建“战斗力”。聚焦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通过“望、闻、问、切”四法,激发红色动能。进企入企“望”覆盖。采取逐户走访、逐个登记的网格化模式,对非公企业进行“地毯式”摸查,“一企一表”建立工作台账,落实动态管理。建立数据沟通协作、信息反馈工作机制,每季度组织企业代表、非公经济工委等部门召开数据分析协调会,核准“两个覆盖”工作台账。释疑解惑“闻”呼声。针对党务干部能力短板,对党务工作者和党员进行培训。针对新建党组织、软弱涣散党组织面临的党员管理难、党建活动开展难的问题,建立四、五星级党组织结对帮扶工作机制。寻根溯源“问”需求。建立两新组织帮联制度,常态化开展党建工作座谈会,充分听取两新组织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两新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围绕党建工作难点痛点等问题开展调研,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为企业解决政策落实、资源整合等实际困难,为企业在用工、贷款等各个方面提供帮助,有力促进非公企业高质量发展。把准脉搏“切”症结。建立助企联络员制度,选派24名年轻干部担任苹果产业、白酒产业等重点企业联络员。选派科级干部到市级重点企业、新建企业担任党支部书记,着力打造“党建强、发展强”双赢模式。
供稿:中共白水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