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党建综合 / 正文

畅通民情“高速路” 服务群众“零距离”

——黄龙县创新“五级联动”工作机制的实践启示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2-06-13 10:35

按照中央、省、市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筑牢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坚固防线,黄龙县结合实际,创新建立“县委领导、基层党委(乡镇党委、县直机关党委)落实、党支部组织、党小组联户、户管人”五级联动工作机制,畅通民情“高速路”,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进一步强化了党的领导、锤炼了干部作风、优化了基层治理、融洽了干群关系,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温暖。

基本情况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黄龙县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和讲话精神,坚决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各项部署善始善终落实到位,不折不扣按照省委、市委各项要求抓好落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为遵循,形成职责明确、协同推进、政令畅通、处置高效的疫情防控工作格局。黄龙县位于陕西省中北部、延安市东南缘,区域面积2752平方公里,辖5镇2乡,总人口5万人,是典型的移民县,有来自全国11个民族、24个省市的居民,人员构成复杂,居住分散,疫情防控压力大、难度高。为有效破解这一难题,黄龙县通过创新“五级联动”工作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了疫情防控人员力量不足、工作覆盖面不全、防控效能不高等突出问题,实现了党委政令快速传达、防控任务高效落实、百姓诉求全面掌握、一线问题精准解决。

主要做法

(一)县委领导,宏观调度,“一盘棋”部署。面对疫情防控严峻复杂形势,县委及时响应、迅速行动,快速建立起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号施令”,10个工作组“专项推动”,县直机关六大党委12个行业部门“各负其责”,220个机关事业单位“全力配合”,7个乡镇党委、47个行政村党支部“一线落实”的应急响应机制。先后通过11个专项方案、5个防控公告、8次视频调度会定政策、分任务、明措施,28名县级领导、3个督查组一线指导、督促落实,确保县委决策严格执行、一贯到底。县委组织部划拨15.5万专项党费支持基层疫情防控工作,向17家保供企业发放247份绿色通行证全力以赴确保生产生活物资保障有序有力。

(二)党委落实,凝聚合力,“一揽子”统筹。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统筹推动。在一线统筹资源。印发倡议书、发布“动员令”,广泛调动镇村干部、党员群众、志愿者等4000余人组成疫情防控“集团军”;号召12个非公企业、5个社会组织、30余家个体工商户捐款捐物,强化物资保障;协调业务部门开展业务指导、办理来黄返黄备案审批等,提供政策支持。在一线排查管控。对全县59个家属院落、居民小区,269个村民小组进行“地毯式”摸排防控,联合派出所、交警中队、卫生院等驻镇站所在高速路口、国省干线设立疫情防控检查点14个,配合市场监管、住建、文旅等部门,对辖区车站、工地、广场、文化娱乐等公共场所和人员密集区进行监督管控,确保不漏一户一人。在一线历练干部。将疫情防控一线作为考验干部的“主战场”,成立临时党支部41个,培养积极分子12名,发展预备党员1名,结合工作表现挖掘宣传先进典型46人次,批评教育23人次,约谈提醒镇村干部6人次,问责村干部1人。

(三)党支部组织,推动落实,“一张网”覆盖。党支部强化组织发动、宣传引导,按照“规模适度、数量相当、便于管理”的原则,科学划分网格,实现全方位覆盖、精细化管理。农村以自然村为单位成立党小组,形成以党员为主体,中心户长、乡村振兴专员、志愿者等先进分子为补充的疫情防控攻坚队。社区推行“144”工作法,即配强一支队伍,广泛吸收物业人员、网格长、楼栋长、志愿者等人员组成党小组。落实“四进”要求,即党总支进社区、党支部进片区、党小组进网格(小区)、党小组成员进家户。做到“四个到位”,即信息排查到位、上传下达到位、监督管控到位、帮办服务到位。通过“上下联动、组织联动、党员联动、企地联动、党群联动”,打破机关企业党员、居民群众等身份界限,突出网格单元,构建起“五纵七横”的网格管理体系。在纵向上执行县委、属地党委部署安排,明确社区党总支、片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的责任链条;在横向上把居民区、商街区、机关区等片区党支部分别建在实体网格上,将网格内的单位、企业、个体户、居民群众等力量汇集到“一张网”上,全面夯实13个片区、67个网格、90个党小组、1680个党员中心户对24个小区业委会、30个家属楼院、38个居民片区、348个楼栋(巷道)逐人摸排、应急值守、分类管控、物资保障等工作任务,真正实现“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党群“全民作战”。

(四)党小组联户,精准施策,“一股绳 ”凝

结。农村、社区、机关等各领域党组织,结合自身实际、面向工作需求,优化党小组设置、强化组员配备,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人员排查、服务代办等工作,确保疫情防控全覆盖、无死角。农村党小组成员每人包联服务5~10户群众;社区党小组成员每人包联1~2个楼宇单元或10~20户群众;机关选派综合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的党员下沉社区,根据居住地址进社区报到,由社区统一调配管理,编入网格党小组开展工作。全县村和社区共成立党小组303个,2116名党员、217名志愿者、49名第一书记、47名乡村振兴专员编入党小组开展工作。设立党员先锋岗168个,成立党员先锋队32个、志愿者服务队17个,广大党员干部、团员青年、志愿者自觉融入岗位,认真落实防控措施,做细群众生活服务,让群众在关键时刻能看到党的旗帜、感受组织的温暖。

(五)户主动配合,自觉监管,“一个结”助力。广大居民群众坚持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发挥主观能动性,强化自我管理、相互监督、全力配合。自我约束管“点”。以户为单位,通过“线上+线下”掌握疫情形势、了解防控政策、学习防控知识,消除心理恐慌;落实户主教育家人强化自我约束、遵守防控规定、主动报告情况,不信谣不传谣;以身作则,带动有能力的家庭成员主动加入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参与人员排查、服务代办等防控工作。左右监督控“线”。全面推行“五户联防、十户联保”,成立联防小组1435个,组员之间相互监督、相互提醒、守望相助、共渡难关。上下配合畅“面”。自觉遵守、积极配合落实上级各项疫情防控政策。目前,3562人提前申请、履行手续返黄来黄,1542人主动报备、居家隔离、接受管控,26户响应号召推迟婚礼,停办喜事、简办白事,32人为一线工作人员送饭送水、捐款捐物,7.2万人次听从安排,有序完成核酸检测5次,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实践启示

(一)党的领导更坚强。“五级联动”民情“高速路”建设,立足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聚力改变基层党组织以往以党支部为最小落实单元的现状,通过党小组的规范化建立、党员的深入参与,纵向上,延伸了党组织管理服务触角,让党的声音、党的决策、党的服务通过组织渠道第一时间传达落地到基层。横向上,有效扩大了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及时消除了基层党组织服务半径上的空白和盲区。而各级党组织也在统筹领导、落实决策、服务群众的过程中不断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进一步增强了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基层组织力和群众号召力。

(二) 决策执行更高效。“五级联动”上联县委、下达群众,依托党建智慧平台微信群的建立、视讯系统的应用等信息化服务手段,让县级领导与基层群众面对面、点对点沟通对接,消除了以往信息沟通和工作落实中的时间差,打通了服务空间上的“肠梗阻”,弥补了组织管理漏洞和服务群众的缺环,自上而下快速、高效、精准落实政策任务和便民利民惠民服务措施,自下而上广泛、深入、全面了解基层工作实际、反映群众诉求、解决一线难题,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细落实,实现了政令畅通、一贯到底、服务有声。

(三)干部作风更扎实。各级党组织把应对疫情防控作为检验党员干部政治品格、能力素质、为民情怀的重要抓手,让广大党员干部在一线磨砺、一线担当、一线成长,真正成为为民办事的“勤务员”和服务发展的“先锋员”。各级党员干部坚守信念、践行初心,下农村、进社区,亮身份、作承诺、抓落实,尽心竭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题,让党性在落实决策部署中得到淬炼、作风在为民服务办实事中得到锤炼、能力在攻坚克难担当中得到锻炼,真正做到平时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

(四)干群关系更密切。各级党员干部不惧风险、不顾安危、冲锋一线,舍小家为大家,不管是上门入户帮助群众解决柴米油盐、水电气暖等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事”,还是协调推动解决疫情防控、产业发展、教育医疗等“大事难事”,将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转化为实干担当的具体实践,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群众的“安全指数”“幸福指数”。始终将人民群众冷暖安危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广大群众受党感召,变“为我服务”为“我要服务”,变“被动配合”为“主动参与”,为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各项便利。党员和群众相互理解、相互支撑、相互配合,干群一心推动发展。

(五)基层治理更有效。机制的建立一方面可以调动、整合部门单位、企业团体、个体工商户等各级、各方、各类资源,形成“握指成拳”工作合力。另一方面党小组广泛吸收志愿者、产业大户、网格员等人员为组员,推行小组成员包片联户、群众“五户联防、十户联保”等群防群治做法,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进行自我管理、相互监督,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极大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书写了黄龙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篇章,也为今后更高效地开展护林防火、防汛救灾等应急处突工作提供了坚实组织保障。

供稿:中共黄龙县委


责任编辑:孟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