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太白县坚持从“靠实责任、分类推进、创新载体、强化保障”四方面多向发力、精准施策,抓实党员教育管理,进一步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
严责任,健全机制,有的放矢为“先”。县委每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年度党员教育工作,各基层党(工)委每月召开工作例会制定工作计划、分解落实任务,确保抓有思路、促有方向。将党员教育工作纳入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范畴,月下发任务清单、季度实地督查,半年点评通报、年度综合考核,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见底见效。将全县党员教育培训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每年为44个村各核拨2.3万元党建专项经费,划拨部分县管党费对2个社区和68个“两新”组织予以扶持,确保党员教育培训顺利运转、高效运行。进一步规范党费收缴、组织关系转移、流动党员管理等,认真贯彻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3+X”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形成了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的局面。
抓重点,分类推进,务求实效为“基”。围绕全县中心工作精心制定干部教育培训计划,由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牵头,整合县内各类教育培训资源,累计举办“人文太白·慢城讲坛”12期,培训党员干部3600余人次。组织500余名镇村干部先后赴杨凌、商洛、江苏、浙江等地考察学习农村党建、乡村振兴等工作经验,进一步开拓眼界、解放思想。依托县职教中心、县委党校等教育培训机构,通过集中授课、学分制教学管理等方式,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行动,64名村“两委”成员、村级后备力量取得大专学历。抓实学、研、讲、用四个环节,广泛开展“党员学习教育读书会”活动,精心培树“书香太白”示范读书品牌,举办读书会200余场次,累计参与党员6000余人次。采取县委党校培训、“流动党校”培训、智慧党建平台培训三种形式,分3年对全县1756名农民党员实施全员培训,进一步提升农村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优载体,创新模式,灵活多样为“要”。综合梳理归纳意见建议,量身定做培训“菜单”,不断增强培训工作实效性。结合贫困户致富诉求,组建农科专家和乡土人才讲师团,深入村组农户、田间地头开展技能培训;组织镇村干部1500余人次到河南兰考、四川巴中、渭南大荔等地现场学习观摩,镇村干部、第一书记均轮训6次以上。定期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党校教师、优秀党员和党务工作者、离退休老干部、先进典型代表、致富能手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现身说法,开设农村扶贫政策、农业科技等“流动课堂”,累计培训党员干部3000余人次。推行“远程教育+主题党日”“远程教育+固定学习日”“远程教育+微平台”,创新远程教育教学形式,确保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等各类特殊党员学习不掉队、教育全覆盖。充分发挥“一网两平台”作用,构建县、镇、村(社区)三级开放式、立体式和全方位的培训网络,广泛延伸学习培训触角,切实解决基层党员干部专业知识欠缺和“本领恐慌”问题。
夯基础,强化建设,保障有力为“本”。在抓好县委党校和支部党员活动室等教育培训阵地建设的基础上,投入近200万元,建成白云村、中明村党性教育基地,积极挖掘拓展红军标语遗址、烈士纪念馆、罗马湾无名烈士纪念碑等教育资源,组织开展“重走长征路”等体验式红色革命教育。建设以党校教师、领导干部、优秀党组织书记、中小学思政教师、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技乡土人才等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定期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县委党校主渠道、主阵地作用,集中组织开展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党员发展对象、预备党员等教育培训工作。推行党员积分制管理,深入开展“3+X”主题党日、“夜学”活动,组织1300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对14名不合格党员及时进行组织处置,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基本单元”和“神经末梢”,不断维护党的肌体健康。
供稿:太白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