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良区退休老党员主动担任社区志愿者,为居民发放防疫宣传册。
“您好,我们是来上门为您采核酸的,请打开陕西一码通。”近日,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怡园小区,党员志愿者姚萍正和医护人员一起,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进行身份核验、核酸样本采集。姚萍是一名退休党员,在本轮疫情防控中,她积极响应号召,申请担任所在小区的志愿者、楼栋长,协助社区开展各类工作,赢得了居民点赞。在东大街社区,像姚萍这样的党员志愿者还有500余人。
今年以来,西安市为破解在疫情防控、基层治理等工作中,社区报到党员底数不清、社区力量不足、资源调配不合理等突出问题,持续优化“民有所呼、我有所行”工作机制,促进平急状态下各类资源动态衔接,有效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加大“互联网+党建”“智慧党建”等信息技术创新,开发“全市党员(志愿者)社区来报到二维码”软件系统,对报到党员(志愿者)进行登记、管理,建立数字化、智能化、扁平化社区志愿服务体系,确保在日常工作中对报到党员(志愿者)做到底数清楚、管理有序,在应急工作中做到发动迅速、统筹调动,实现“平急结合”,进一步增强基层工作力量、减轻社区工作负担,为实现科学管理和高效服务提供有力支撑。
推行“双向服务清单”工作模式,使在职党员(志愿者)、机关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居民群众之间形成“全天候”联合运转机制。组织动员报到党员(志愿者)结合各自优势,向社区提供服务群众项目清单,社区党组织用心倾听群众呼声,在认真梳理群众意见建议基础上,列出服务需求清单,通过召开社区党建共建联合会的方式,社区、报到党员(志愿者)、居民群众三方共同协商,为报到党员(志愿者)设置合适的服务岗位,向居民群众提供针对性服务,实现三方联动、精准对接。
建立平时与应急状态下的动态衔接机制,坚持“平急有效结合、平急实时转换”原则,在平时工作中,建立微信工作群,由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对党员(志愿者)进行双重管理;社区、小区党组织围绕为民服务主题,整合各方力量,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等各类活动,召开“板凳会”“院落会”等,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社会保障、矛盾化解等工作,组织发动报到党员亮出身份、带头参与。在应急状态下,第一时间科学调配各类资源,组织各方力量迅速到社区、小区党组织报到,及时成立临时党组织,发动有条件的报到党员担任兼职网格员、楼栋长、党员中心户,将他们编入各类党员服务队、突击队,确保每个小区都有一支先锋队伍,统一开展应急处突工作,打造一支平时和应急状态下能够迅速动员起来的力量。
最近,虽然疫情防控压力不小,但碑林区建东街社区党委书记王媛心里却不焦虑了。“以前每逢全员核酸筛查、小区封控等重大任务,社区总感觉人手不够,现在有了报到党员(志愿者),力量明显充足了,任务落实也快了。”
自3月18日西安市向全市广大党员(志愿者)发出到社区报到的动员令以来,广大党员(志愿者)积极响应号召,踊跃报到。截至目前,已有25.1万余名党员(志愿者)到社区报到,其中,党员18.4万余人,占73.3%。疫情防控期间,为孕妇、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众提供服务16.9万人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8万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