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党建综合 / 正文

咸阳:用好平时考核指挥棒 激发干事创业新活力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1-12-24 18:54

咸阳市针对公务员政治表现、工作实绩、担当作为等方面存在的“堵点”“痛点”,在考什么、怎么考、如何用等方面不断探索,全市推行的以“工作纪实”为载体的公务员平时考核体系,在激发队伍活力、提升干部能力、促进作风转变、推动工作落实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用事实说话,坚持“干什么、考什么”

针对以往考核“指标不清”的问题,咸阳市坚持实施精准考核,要求各单位结合实际,完善优化考核指标,即把政治品质、职业道德、工作作风等方面的“共性指标”用好,把个人工作成效和业务能力等方面的“个性指标”用活,突出“绩”在平时考核中的重要性,将考核重点放在公务员完成日常工作任务、阶段工作目标任务的情况上。对机关内设机构负责人,突出考核组织能力、工作成效、作风表现等情况,注重了解所在机构的工作实绩。对直接面向群众的窗口单位的公务员,突出考核服务态度和服务承诺兑现情况,注重了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实效。对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考核方面,鼓励各部门自行设置“弹性指标”,对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处理复杂问题、应对重大考验时,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平时考核直接确定为“成效突出”和“好”等次。

既看手中“奖杯”,也看群众“口碑”

全市平时考核以季度工作任务为目标,以公务员自我管理为基础,以“周记实、月考核、季定档”为基本程序,以分管领导评价、干部群众测评和考委会意见为重要内容,建立 “三位一体”的平时考核工作模式。通过“月初定计划、月底来对账”,随时了解工作进度、解决存在问题,建立起抓落实的有效机制,让工作纪实和平时积累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工作方式。

为进一步考准考实,注重 “考印象”与“考成绩”、“考团队”与“考个人”“考共性”与“考个性”、“考管理”与“考公平”、“考程序”与“考结果”相结合,根据各个岗位工作难易、繁重程度和压力大小等,将考核权重向重点、难点岗位倾斜。在破解“一锅煮”问题的同时,注重区分“掌舵”和“划桨”、“专业”与“综合”,让同类型、同岗位的干部在一个“擂台”比武。同时,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让数字能说话,让差距可量化,树立凭实绩重实干的鲜明导向。

奖优罚劣,设好“风向标”

为了切实发挥好考核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将公务员平时考核与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物质奖励等挂钩,彰显奖优罚劣的导向作用,让敢于担当作为者得重用、受褒奖,让碌碌无为者让位子、受警醒,激发起实干担当的“鲶鱼效应”。一方面,突出正向激励。对于季度考核工作成效突出单位,人均奖励高于平均奖,干部考核“好”等次比例可提高至40%。另一方面,强化反向鞭策。对季度考核基本完成任务的单位,干部考核“好”等次比例降低至20%以内,对考核结果为“较差”等次以及受到党纪政务处分的干部不予奖励。一些市级部门通过建立平时考核权责清单制、办事承诺制、流程公开制,通过成绩和结果公示,对干部的领导能力和执行能力等进行考核,强化竞争意识和工作紧迫感, “庸懒散拖”等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作风建设和工作效能明显改进。

“只要肯干、能干,组织一定会关注你的!” 因考核排名靠前,被调整重用的市人社局一名中层干部谈了自己的看法。通过平时考核体现干好干坏不一样,组织选人用人更加精准科学,干部干事创业的主动担当意识更强了,全市上下凝聚起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坚强合力。

责任编辑:王美景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