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坚持问题导向,采取五条具体措施,增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实施“千名领跑人”学历提升计划,为乡村振兴育强带头人队伍。针对村干部学历偏低、带富能力不强等问题,与有关院校合作,组织全市领取财政补贴且有提升学历意愿的1808名村(社区)干部及其后备力量参加大专学历教育。力争通过2-3年时间的努力,使全市有提升学历意愿的村(社区)干部及其后备力量普遍达到大专及以上学历。目前,商州区第一批300名村(社区)干部及其后备力量已参加大专学历教育。
实施“归雁计划”,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针对全市在外务工经商人员较多、村干部后继乏人、乡村振兴缺少资金投入等问题,出台《关于实施“归雁计划”助推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通过加强日常联系和强化政治激励、精神鼓励、物质奖励等办法,常态化动员在外务工经商人员返乡担任村干部或创业。在今年村(社区)“两委”换届中,已动员1047名在外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和担任村(社区)干部,其中担任“一肩挑”职务58人。
成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联盟,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针对农村集体经济经营分散、管理粗放、收益较低等问题,引导86个(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个人组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联盟,通过党支部联建、村企联合、产业链联动、利益联结“四联”模式,走合作共赢、抱团发展的路子。同时,首批聘请37名企业家顾问,指导各村发展集体经济。
推行村干部收入与村级集体经济挂钩机制,为乡村振兴增添内生动力。针对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动力不足的等问题,推行村干部收入与村集体经济收益挂钩机制,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出突出贡献的村干部和党员群众给予奖励,以此调动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共为140个村的573名村干部发放发展集体经济奖励资金95.88万元,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占63%。
在农村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为乡村振兴夯实治理根基。针对境内山大沟深、自然灾害频发、治理效能不高等问题,结合“人盯人”防抢撤机制,在农村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将党的建设、政策宣传、防灾减灾、环境保护、矛盾调处等工作落实到每个网格中,推动“两个作用”发挥具体化,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目前,全市农村共设立网格(片区)1.03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