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三原县着力健全基础保障措施,严格落实村干部补贴发放,驻村工作队关怀慰问,建好村级组织阵地等,既让组织关怀落到实处,还激发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做好补贴发放,解决村级干部的“生活之困”。
“我从1980年开始当上村支书,也干过村长,总共干了16年的正职,去年十二月,镇上有个娃给我打电话说,把离任干部的补贴打到了我的卡上了,感谢党组织还记得我,下再大的苦也值咧”陵前镇铁家村离退休村干部赵振华激动地说道。
近年来,该县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入户核查和严审补贴资料等方式,扎实开展全县年满60周岁以上正常离任村“两委”正职干部和在职村干部补贴核定、发放工作。同时,按照村级“逐人上报,上门核对”,镇级“编制清册、录入数据”,县级“审核拨款、监督发放”的程序,将村干部补贴纳入“一卡通”管理发放系统依法依规发放,确保补贴直接兑付到人,激发村级班子活力,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村干部担当作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截至目前,全县发放补贴800余万元,惠及2200余名村干部,其中年满60周岁正常离任村“两委”正职干部1500余人。
做好基础保障,解决驻村干部的“后顾之忧”。
强化驻村干部基础保障,解决工作队后顾之忧,才能更好地发挥出驻村的作用,为乡村振兴贡献出力量。今年以来,该县派出驻村工作队,乡村振兴指导员等,总计230余人,为全面贯彻落实“四个不摘”,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驻村干部稳得下心干得成事,该县印发《三原县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管理考核办法》,落实五项保障措施,一是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继续落实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每年各不少于1万元工作经费;二是给予每日50元生活补助,每月200元通信补贴;三是每人每年不低于200元标准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医疗和工伤等社会保险,每年安排在县级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进行1次健康体检;四是各镇(街道)和派出单位应当为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五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宣传驻村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激励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跟着学、照着做、比着干,积极营造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做好阵地建设,解决村级组织的“工作之难”。
该县以“三年提升”活动为抓手,聚焦村级组织阵地建设,按照“连点成线、连线成面、连面成体”的工作思路,打造北部塬区、环线沿线、清河南片三条示范带,凸显地域特色。县委组织部在阵地建设过程中,严把设计、施工、验收等关键环节,每月深入建设一线检查指导工作,压实村支部书记责任,细化工作措施,落实创建任务。同时,建立以奖代补机制,对成功创建市级、县级过硬镇的每村分别奖补20万元、10万元,目前全县累计投入提升资金1500余万元,全力激发创建活力,为乡村振兴聚力赋能。当前,该县着重建设覆盖100余个自然村的便民服务大厅,打造惠及10余万农村人口的就业、医疗、补贴、审批代办等群众急愁难盼的民生项目,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的“烟火气”在组织阵地蒸腾氤氲。
(中共三原县委组织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