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党建综合 / 正文

礼泉“四条路径”聚力打造乡村振兴高素质人才铁军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1-11-30 16:09 作者:张锦娜

今年以来,礼泉县紧盯国家和省市人才振兴政策导向,积极贯彻落实“兴咸人才计划”,通过“四条路径”激发人才潜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积极构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乡村人才振兴新格局。

“三位一体”,精选优育严管,建强基层“领头雁”队伍

在人选把关上,全面推行乡村振兴驻村干部和村主要干部“业绩”考核制度,并结合实际出台乡村振兴驻村干部和村主要干部任职负面清单,调整一批能力素质不高、工作本领不强、干事激情不足的村干部,真正选配一批过得硬、能带富、善治理的优秀人才进入村级带头人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在教育培训上,实行村干部学历、素质、能力提升三大行动,每年组织开展一次乡村振兴干部集中轮训,各镇(街道)每年开展一次村干部专题轮训,推动基层党组织书记全员轮训。探索建立村(社区)“支书论坛”,集中培养一批宗旨观念好、带富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好支书,形成“头雁领航、群雁争先”格局。在日常管理上,探索实施以“岗位责任清单化、教育培训精准化、管理考核规范化”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振兴驻村和村干部管理体系,以镇(街道)为单位建立村书记例会和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制度,严格落实“小微权力”清单,实施年末履诺考评,推动村干部激情干事、履职尽责。

“三措并举”,外引内育重奖,培养农村“土专家”队伍

在抓人才引进上,念好“招才经”“引智经”,打通聘用兼职、项目合作、技术转让、委托经营等引才渠道,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所、高校、党政机关等专业技术人才按照有偿服务的原则,进行技术开发、信息咨询、合作经营、人员培训等活动,通过“技能嫁接”实现人才流动。在抓教育培训上,对组织部、党校、农业农村局、科技局,人社局等职能部门的培训资源进行整合,结合实际情况统筹建立乡村振兴学院及教育实践基地,按照“资源共享、统一调度,统筹规划、分类实施”的原则,组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师资库,根据农村主导产业和实用人才需求,分类别、分层次对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开展系统培训,破解培训散而无序现象,增强培训实效性和针对性。同时,不断扩大培训主体,以政府购买服务、“订单式”办班、培训奖励等模式,鼓励社会培训机构、高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参与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大力开展农民素质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等培训项目。在抓服务保障上,强化激励举措,对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实行“三优先”,即优先选拔为拔尖人才、优先发展为党员、优先进入村级干部队伍,并在创业培训、项目审批、信贷发放、土地使用、资金补助等资源要素上给予重点支持,为农村实用人才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策并用”,配齐补强重激,激活农技“轻骑兵”队伍

在人员保障上,统筹农技站、农广校、农技校,果业服务中心,以及镇(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人员,确保每个镇(街道)都有3-5名专职农技推广人员,工作到岗、精力到位。在队伍补强上,进一步补强农技专家服务队伍,吸纳优秀中级、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加入,对服务绩效和考核结果优秀的人员,在职称评聘时予以适当倾斜;对特别紧缺的农技推广人员,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从新毕业大学生、农业乡土专家、种养能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骨干、科研教学单位一线服务人员中招募一批特聘农技员,帮助发展特色产业,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在政策激励上,探索开展市农技专家到基层定点服务制度,对农技专家下乡服务进行专项补助,将补助标准与下乡工作量、服务质量挂钩,激发农业专家下乡服务积极性;鼓励开展农业众创活动,加大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运用力度,对各类主体开展创业创新的,给予相应的项目经费补助。

“三管齐下”,直聘帮带搭台,集聚青年创业“生力军”队伍

在人才储备上,围绕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和新兴产业人才储备需求,组织农业行业龙头企业、优秀农民合作社等赴高校直接开展专场招聘活动,对用人单位参加专场招聘活动的,给予专项补贴。在帮扶成长上,鼓励农业、林业、水利等专业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及35周岁以下青年人才赴乡村创业就业,按照设施设备投资额等标准分类进行补贴补助,对于新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给予一定的项目投入贷款贴息补助。从兰州大学等4所211名校招聘6名选调生,召开各类就业招聘会23场次,达成就业意向503人。在平台搭建上,开设礼泉青年乡村振兴微信交流群,为青年人才搭建政策宣传、信息交流、岗位实习、实践锻炼机会,吸引更多大学生回流助力乡村发展。

(供稿:礼泉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王美景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