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商南始终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效于民,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地生根见效。
坚持问需于民,面对面听民意。全县各级领导和党员干部围绕办好换届后续事、为民服务事、发展致富事、基层治理事“四件事”,采取贴近群众“访”、召开座谈会“谈”、设置意见箱“征”、网络专栏“留”等方式,倾听民心、征求民意。建立基层党支部书记、单位负责人、分管县级领导、县委常委会“四级审核”机制,对全县107个单位、1840余名党员干部办实事项目逐级审核把关,征集就业、教育、医疗等涉民利益240余条,精准确立办实事项目2187个,切实有效把实事、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坚持问政于民,心贴心办实事。深入开展“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活动,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带头领办和解决“硬骨头”难题。建设民生项目78个,受益群众24.6万人;设立就业服务站(点)16个,组织网络招聘23场,转移就业17636人;新增学位9060个,解决2.5万居民子女“上学难”问题;建成全县精准扶贫档案专库,排查整改“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问题92个;化解重大风险隐患39个,办结涉法涉诉信访案件21件,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
坚持问效于民,实打实解难题。组织“两代表一委员”和广大群众对办结事项进行民意测评,将办实事进展和质量纳入县委闭环责任链条管理,列入“提士气强担当建机制促发展”作风建设专项整治内容,作为锻炼培养、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途径和衡量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的重要标准。建立示范点10个,召开推进会4场,督导检查7次,下发通报4期。层层传导压力,逐级压实责任,确保纾民解困暖人心、为民办事高质量。
(供稿:商南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