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党建综合 / 正文

临渭区: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推动大聚合强党建行动向纵深发展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1-11-12 15:45

临渭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红色引擎作用,持续擦亮“头雁领航创五星”党建品牌不断推动大聚合强党建行动向纵深发展。

抓组织,夯实基层堡垒。推进“村村达标、争创示范”活动,完成44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提升,创建省级示范村9个,培树蔺店镇蒲阳村、丰原镇丰原村等先进标杆。在4个易地搬迁小区开展“摸清党员底数”行动,成立党组织,让296名搬迁党员在异地找到“家”。开展省市级标准化示范村动态管理,出台《关于实施“红色引擎”组织振兴专项行动的意见》,推广学习渭南市集体经济发展7种模式,组织70个村开展“头雁领航创五星”星级村创建,下拨20万元党建补助经费支持桥南镇天留村红色示范村建设。开展村级资源、资产、资金“三资”整治,制定《村级集体经济三年清零行动实施方案》,按照“支部+公司+贫困户”的运营模式,促进党建引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阳郭镇灵阳村、阎村镇西王村发展的香菇、紫薇花等集体产业收益良好,村级党组织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主心骨”。

抓干部,充实攻坚力量。组织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干部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严格选人标准,紧扣“一降四升”核心指标、紧盯书记关键人选,“一肩挑”实现应挑尽挑。坚持开展“雏雁培育、头雁提升”双育工程,抓好新一届村“两委”成员教育培训,开展村组干部“三个大起底”,指导建立972人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选派41名选调生、30名事业编制干部到村工作,选配51名干部到扶贫部门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充实脱贫任务重的街镇领导班子成员,增派挂职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32人;选派83名部门单位“一把手”担任扶贫总队长,为290余户未脱贫非兜底户、边缘户、监测户各增派1名科级领导干部包联,让干部在乡村一线合力攻坚。

抓党员,提高帮带成效。通过“万名党员进党校”等形式,培训党员干部近2.5万人次。利用线上党建教育平台扩大党员干部知识面,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拍摄的《小村官大责任》《父亲的身份》等电教片在“学习强国”展播,《富美两全》课件在全省进行推广学习。通过发放提醒函、约谈问责等方式,强化对贫困村发展党员的督促指导,攻坚期内全区45岁以下党员占比和大专以上学历党员占比持续上升,村党员队伍得到进一步充实。推行“党员户长制”、党员“1+3”结对帮带机制,4459名“党员户长”包联贫困户40805户,帮建葡萄、猕猴桃、樱桃示范园1.3万余亩,创建党员示范路段660余条,在疫情防控、防汛排涝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广大党员成为群众身边最亮的“旗帜”。

抓人才,提升服务水平采取党建+人才+贫困户模式,培育建立了香菇、冬枣等农业产业实用人才示范基地,升级建设葡萄、核桃、猕猴桃3个省市专家工作站平台。累计招引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507余人,柔性引进西北农林、郑州果树研究所等院校知名专家60余人,累计举办农业产业技术培训近495场次,受训群众2.68万人次,培养农业产业实用人才22人,职业林农620人。采取党建+人才+贫困户模式组织三百人才团助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健康扶贫义诊百村行百人送教活动,惠及群众2800余人次,开展农技培训4950人次,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显著增强。

抓机制,激发干事活力。出台精准管理“四支队伍”17条措施、乡村振兴村级驻村管理办法等文件,强化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展驻村工作研判,累计提拔重用脱贫攻坚表现突出干部184人,其中第一书记34人;119名驻村干部年度考核被评定为优秀等次,360人(次)脱贫一线干部获区级以上表彰。建立驻村干部待遇保障机制,提高村“两委”干部待遇,每年向驻村干部送温暖。举办第一书记事迹报告会4场,桥南镇寺峪口村第一书记郭杰等人事迹被陕西日报等媒体刊载。继续向软弱涣散村、脱贫退出村、乡村振兴村示范村、搬迁社区选派帮扶力量,“四支队伍”尽锐出战、干事创业的活力持续迸发。

(供稿:临渭区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王美景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