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党建综合 / 正文

甘泉县推行“一号一卡一册”管理办法 高质量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1-11-02 16:25 作者:刘江

近年来,甘泉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推行“一号一卡一册”管理办法,对发展党员5个阶段26个步骤实行全程纪实管理,使发展党员管理由“结果监督”向“过程监督”转变,提升了发展党员工作科学化水平。

实行编号管理,严把“准入关”。县委组织部每年研究两次发展党员工作,对涉及两年未发展党员的农村党组织入党申请人、积极分子、符合发展对象条件的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四类人员进行摸底排查,详细掌握发展党员人员储备情况,制定下发全县年度发展党员指导性计划,针对不同领域、不同群体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实际,按照现有党员覆盖比例、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队伍情况等综合因素,通盘进行考虑,科学分解指标任务。对照年初下达的指标计划,每年统一发放《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一次,实行入党志愿书编号管理制度,每一份都按年度编号,采取“时间区间+使用序号”的方式编制,规定新发展党员必须使用当年编号的志愿书,不得跨时间区间、跨地域单位、跨分配号段使用《入党志愿书》,“一人一号”全部登记备案,做到可查询、可定位、可追溯,防止违规使用和“寅吃卯粮”现象发生。

明确流程要求,严把“责任关”。根据发展党员工作的流程和要求,科学制定发展党员责任卡,对入党申请人从递交申请书到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转正五个阶段的重要时间节点、审核意见、政治审查、讨论票决、公示结果等情况进行详实记录,各党委、党支部党务干部在发展党员过程中每个阶段完成后,填写具体时间节点,谈话人、培养考察人、入党介绍人、支部书记、党委组织员、党委书记等发展党员全程涉及相关责任人签字确认。发展党员责任卡精准客观地反映培养教育情况,把各项责任落到人,进一步强化了责任意识,夯实了审查把关力度,规范了党员管理工作,确保问题追究有据、责任追究到人。同时,坚持做到“六个不发展”,即材料不齐全的不发展,程序不规范的不发展,未经政审的不发展,未培训的不发展,培养考察不满一年的不发展,工作业绩不突出的不发展,努力做到标准不降低、程序不简化、步骤不减少。

落实全程纪实,严把“程序关”。发展党员时间跨度长、考察培养任务重,对党员培养联系链的连续性、衔接性要求高。甘泉县对发展党员工作的程序进行了专题研究,对每个步骤的内容和要求进行规范,将发展党员过程资料进行优化整合,编印《甘泉县发展党员全程纪实册》。该册要求将发展党员工作中除《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培养教育考察登记表》《预备党员培养考察教育登记表》外,涉及的谈话、民主推荐、培养考察、政治审查、公示征求意见、民主测评、讨论票决、审核审批等关键环节的程序履行情况及相关会议记录,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分阶段、分步骤逐项填写、整理粘贴。自申请人递交入党申请书之日起,党支部统一配备《甘泉县发展党员全程纪实册》,并要求相关责任人根据发展进程逐项记录。

推行两级联审,严把“审核关”。坚持上下联审制度,发展党员档案由基层党委初审、县委组织部终审,采取“两备案、两审查”的方式,第一次审核是在发展对象吸收为预备党员的党员大会召开之前,基层党委主要审查材料是否齐全、党员条件是否符合等,在具备条件后依次进行支部党员大会和党委会票决,同时在党委会审批后及时向县委组织部递交预备党员备案报告和党员档案,县委组织部审核、批复后返还档案资料。第二次审核是在预备党员转正前后,基层党委对预备期内的学习教育、思想状况和工作情况进行审核,符合转正条件的按期转正,审批后将转正备案报告和全部档案资料递交县委组织部最终审核。当申请人成为正式党员后,“一卡一册”同《入党志愿书》等相关印证材料一并装入党员档案,形成发展党员闭环式链条。


责任编辑:李晓恒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