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近年来,川口村党支部发挥党建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广大党员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学党史、以坚定的信仰追求悟思想、以真挚的为民情怀办实事、以昂扬的奋斗姿态开新局。
“党建 + 服务”,打造“暖心家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新的形势下,要用更加开阔的视野谋划基层党的建设”。而党员活动阵地,正是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川口村党支部为让村民办事方便、党员议事舒心、活动开展热闹,打造务实管用的党员活动阵地。
农家书屋学技能,川口村党支部指导群众看书读报,摘编种植与养殖信息,帮助农民查阅资料、学会基本的法律常识,使农家书屋成了农民学文化、长知识、提技能、增本领的“大课堂”,脱贫奔小康的“金钥匙”;文化广场讲党史,紧盯群众关切点、民情结合点、受众共鸣点,川口村党史宣讲队以小故事讲述大道理,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以微党课、微宣讲、秧歌、快板等多种形式开展宣讲,将“听不懂”的理论转化为百姓喜欢的小故事,既有理论高度又有情感温度。用好“问题墙”、“回音壁”,听民生、知民意、解难题。川口村党支部通过“问题墙”积极收集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难点热点问题,目前已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安居、就业、上学、看病、饮水、行路等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 20余件。走红色阶梯,践行初心办实事。川口村党支部以百年党史打造“红色阶梯”,展现了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上升的阶梯时刻警醒村“两委”班子要“向上走”,要学习新知识、新政策,用理论武装头脑。下降的阶梯,时刻提醒着村“两委”班子眼睛向下看民情、耳朵向下听民声、心脑向下知民意、脚步向下解民忧。
“党建 + 产业”,打造“同心家园”
“走一条具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是新时代赋予乡村发展的使命。思路就是出路,转变思想意识,才能打破自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川口村“两委”班子和群众一条心,同心同力发展川口大棚产业。第一期15个大棚已投入使用,第二期预计利用距城近的地理优势打造生态采摘园,种植草莓、小瓜、西红柿、黄瓜等不使用任何农药、化肥、激素的安全、健康、口味感佳的瓜果蔬菜。此外,川口村计划将农业生产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县委县政府旧址,盘活红色资源,将“红色旅游”与“农家乐”结合在一起,走出一条具有川口村特色的旅游发展之路,让游客不只是来农家乐吃顿饭,更要体验劳动,重温红色记忆,积蓄红色力量。
“党建 + 生态”,打造“放心家园”
近年来,川口村党支部通过建立“村两委班子成员+驻村干部+村支部党员”的网络化管理机制,树牢“生态优先、环保优先”的发展理念,将环境保护治理贯穿于美丽乡村建设全过程。川口村党支部以大喇叭宣传、专题会议、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让川口村群众树立正确的生态观;紧紧围绕“小厕所、大民生”的理念,改变群众生活习惯、提升群众生活品质;重抓村容环境整治,扎实开展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三清洁”活动,着力解决农村“脏乱差”等突出问题,提升村容村貌、完善长效管护机制等重点工作,助力乡村生态秀美,建设美丽川口。
“党建+文化”,打造“舒心家园”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为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川口村“两委”推出了“百姓大舞台”, 村党支部搭台,群众唱戏,力促群众自办文化、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相继开展“女客回娘家”、“腰鼓秧歌文艺汇演”等活动,尤其是川口村村民曹忠亮通过二胡直播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奏响了一曲脱贫致富的华丽乐章,此外他还在自己的网络直播间积极宣传川口镇苹果,现已帮助其他贫困户带货销售苹果200余箱,创收金额2.5万余元。未来,川口村“百姓大舞台”还将继续深入基层,下沉优质资源,带来更多优秀精品,形成上下联动,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