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放学后在“小课堂”继续安心学习、画画、畅游在知识的海洋;老人们在“小饭桌”上能吃到放心营养的饭菜,晚年生活舒心安逸;年轻人凭借一技之长和志愿服务精神,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近年来,雁塔区聚焦“民有所呼、我有所行”,通过走出去、沉下去,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从最需扶助的群体入手,在助老、扶幼、帮困上重点发力,分类施策,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从“心头难事”到“欢乐课堂”孩子们生活安心又充实
在大唐社区图书室内,孩子们津津有味地翻看书籍,畅游在知识的海洋,时而紧皱眉头思索,时而接头交耳轻声交流,这是“四点半雏燕课堂”每天都会上演的场景。针对困扰居民的孩子放学家长没下班、作业难家长不会辅导等问题,大唐社区倾心打造“四点半雏燕课堂”,提供免费的课后辅导,并在假期开设魔方课堂、环保教育、绘画、涂鸦、剪窗花、“好书过暑假”等兴趣课堂和父母课堂,呵护未来、解忧居民,“四点半雏燕课堂”已成为许多孩子的第二个“家”。经过两次提升改造,社区图书室现已形成集电子阅览、图书借阅、小型读书会、青少年活动站等功能为一体的“心灵驿站”。“四点半雏燕课堂”经验做法在雁塔已推行多年,涉及社区越来越多,全区将继续复制创新“四点半雏燕课堂”经验做法,让“四点半雏燕课堂”点亮孩子放学路,让家庭更放心,让城市更温暖。
从“吃饭难题”到“温馨饭桌” 老人们生活舒心健康
为让助老服务既有“品质”又有“温度”,全区上下以解决老人吃饭送餐问题为切入点,创新模式,整合资源,打造了单位食堂托管型、老年餐厅自办型、社会资源辐射就餐型、自治组织互助型等多种类型的助老餐厅模式,实现全区老年助餐多元多样发展。今年以来,电子城街道全面启动以“政府扶持、财政兜底、社会参与、多方共建”的“大安助老”项目,积极发掘辖区资源,借助有条件的物业公司食堂、企事业单位食堂、高校食堂等开辟助餐绿色通道,重点发展以单位食堂托管型为主的助老餐厅,集中精力办好老人“食”事,把让老人们吃得放心、省心、安心作为养老工作的突破口。目前第一批参加应征“大安助老”的企业、社会组织、社区自组织、志愿者服务队共42家,已陆续开始投入街道的助老服务。
从“办事难题”到“上门代办” 社区生活便利无忧
为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全区发动网格员、党员、志愿者,广泛开展上门“代办”服务,各社区街道主动服务,送服务上门,用暖心服务拉近与居民的距离,让居民生活便利无忧。为解决独居老人办事难、残弱居民出行难等问题,电子城街道创新社会治理+便民服务,打造为民服务“电小二”品牌,发放“电小二”党群联心卡,为群众提供帮办代办、排忧解难、政策咨询、日常服务等贴心服务。卡片正面印有“电小二”网格员的姓名、联系电话,电子城党群服务中心和电子城邻里小程序的二维码和logo,背面印有8项与群众密切相关的高频便民事项,居民拨通电小二电话或关注小程序二维码即可享受“电小二”帮办帮困服务。“电小二”服务机制已覆盖街道33个社区和农村,利用服务卡、服务车等形式为群众代办社保事项600多人次,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好评,被群众亲切的称为“便民招手停、服务传呼机、民意随身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