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启动以来,咸阳市坚持高点站位,以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尤其是党组织书记为目标,突出高线选人、底线把关思维,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严格换届程序,严肃换届纪律。截止3月29日,全市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全面完成,圆满实现了“年龄降、学历升、结构优”换届目标,农村、社区干部平均年龄分别下降4.2岁、5.5岁,35岁以下年轻干部增幅分别为73.6%、108.7%,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干部增幅分别为36.6%、28%,“一肩挑”比例分别达到99.9%。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为组长,市人大、市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20个市级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的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县镇两级以“一把手”工程扛起换届政治责任,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切实夯实领导责任。实行领导包镇联村制度。市、县、镇三级共选派1716名领导包抓全市13个县市区、122个街道、1783个村和258个城市社区,特别是对排查出的85个重点难点村,共选派62名县级领导包抓,确保了所有县、镇、村(社区)和领导包抓全覆盖。实行换届成效评估考核制度,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考核机制,把评估考核作为年度党建重点任务,纳入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范围,与党委书记年度考核挂钩。
二是强化高线选人。坚持高线选人,突出“双好双强”,认真落实“五选、五优选、十不选”,全面推行村(社区)“两委”候选人县级部门资格联审制度和党组织书记候选人县市区委常委会议研究确定制度,严防违法犯罪、“村霸”“黑恶势力”等人员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确保候选人政治合格。坚持广开门路选人,在电视台、报纸等媒体向全市党员群众发出《公开信》,号召党员群众以及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四类人员”积极回村参加选举。坚持好中选优“留”一批、就地取材“选”一批、广开门路“引”一批、因地制宜“派”一批,灵活运用事业留人、待遇留人、乡情留人等方法,千方百计把合适人选发现出来、把优秀人才吸引回来,为实现年龄降、学历升、结构优的目标奠定基础。
三是强化换届程序。市、县两级分别召开换届工作动员培训会,对参与换届工作的领导干部进行了法规政策、程序步骤等方面的培训,确保了换届工作人员政策精、程序熟。淳化、礼泉等县制定工作规程、细化流程、挂图作战。武功、三原、永寿等县印发《全程纪实登记簿》、“口袋书”,制定操作模板,确保换届工作操作规范、有力有序推进。强化换届指导,印发《关于在全市村(社区)“两委”换届期间实行“十项工作制度”的通知》,全面推行巡查督导、台账销号、定期报告、全程纪实监督、重大事项报告等十项制度,有力推动了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稳中有序、稳中有进开展。加强督导检查,包抓领导及包联单位深入一线指导,牢牢把握重要环节和关键问题,督促基层依法依规履行换届工作程序步骤,确保了换届工作操作规范、有序推进。
四是强化换届纪律。印发严格落实“十严禁”“十不准”要求的《通知》,坚持“四个一律”要求,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和良好的舆论氛围。淳化等县还印制了《换届纪律警示教育手册》,泾阳建立低中高风险提醒机制,教育引导党员群众自觉遵守换届纪律,提前防范,化解矛盾。开展“四必谈”活动,县市区委书记与镇办党工委书记、组织部长与镇办党工委副书记、镇办党工委书记与支部书记、副书记与支部委员谈心谈话,引导大家带头遵守换届纪律。建立信访问题台账管理、限期核查报告制度和24小时盯网制度,公布举报电话、畅通举报渠道,安排专人接访,确保信访线索及时核查到位,舆情第一时间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