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强化日常管理,筑牢“不敢腐”防线。把“三项机制”贯穿干部日常管理和干部选任所有环节和全部链条,印发《关于加强领导干部长效管理的意见》,制定班子研判、谈心谈话、典型调研、干部培训、绩效考核、督促检查、廉政评价及动态调整等八项制度。聚焦部门核心主业和镇(街)发展实绩,落实随机研判、届中研判、跟踪研判,开展好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专项考核,注重考核实效,提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研判效能,落实结果运用,实行动态交流调整,定期把脉会诊,激励敢担当的干部、提醒慢作为的干部、教育表现差的干部,管在经常、抓在日常、严在平常。
二是严把考察程序。树牢“不能腐”理念。细化落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办法》,突出政治“五看”,对标20条正负项清单,全方位精准考察识别干部。严把用人导向关、提名动议关、民主推荐关、识别考察关、酝酿决定关,合理确定民主推荐和谈话推荐人员范围,落实干部推荐考察全程纪实,严格按照民主推荐、考察预告、征求意见、个别谈话、查阅资料、审核档案、集体面谈等程序开展选任工作。对拟提拔、进一步使用、调任及职级晋升的干部进行廉政、计生、信访、扶贫鉴定,督促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坚持干部人事档案“凡提必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凡提必核”,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凡提必听”,反映违规违纪问题线索具体、有可查性的信访举报“凡提必查”,严格落实责任追究,防止“带病提拔”。
三是树好用人导向,营造“不想腐”氛围。坚持群众公认原则,着眼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好干部”标准,严把政治关口,鲜明树立重品行、重实绩、重基层、重公论的导向 ,把选人用人视野放在基层实践和急难险重任务一线,将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充实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等急难险重、重大斗争工作一线,注重锤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七种能力”,把民主推荐和考察情况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考察识别干部,形成在主战场发现、培养、锻炼和使用干部的良好机制。出台《关于在实名制推荐科级干部人选中推动落实“三项机制”的通知》《运用“三项机制”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实施办法》,制定激励一线干部担当作为28条具体措施,在干部酝酿、动议、调整过程中注重发现、识别优秀干部。2016年以来,“鼓励激励”机制调整干部435人,其中脱贫攻坚领域提拔重用干部96人,疫情防控一线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