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甘泉县紧扣《提升组织力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按照“抓重点、攻难点、呈亮点”的工作思路,坚持抓基层、抓支部,突出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发力,扎实推进“支部建设提升年”活动,提升基层组织力,推动各领域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夯实责任,强化基础保障。坚持“书记抓、抓书记”,推行常委包抓乡镇(街道)、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和党员县级领导包抓联系县直机关党委(党组)党建工作机制,建立县级领导和党委书记党建联系点34个,实行部副科级以上领导联系党委、组工干部包抓党建示范点,构建县委牵头抓总、组织部具体指导、基层组织推动有力的党建工作格局,层层传导压力,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链条。从人力、物力、财力全力支持基层党建,实施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头雁工程”和后备干部培养工程,确定“一肩挑”示范村6个,储备后备村干部116名;积极向上级争取专项资金525万元,向乡镇(街道)划拨县级专项党费18万元,全力支持支部标准化建设,完成东台、南关2个社区和刘老庄、贺家湾等4个村活动阵地改造,基层基础不断优化提升。
分类指导,筑牢战斗堡垒。坚持分领域统筹推进,农村围绕“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党建示范创建和乡村联动联创,实施党建先锋引领工程,创建省级标准化示范村5个、市级6个,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1个,争取红色组织振兴村2个。全面推行村级党组织书记备案管理,举办全县第一书记、村(社区)党支部书记脱贫攻坚专题培训班,储备后备村干部116名,全面提升了村干部的能力水平;社区强力推进“强基”工程,建立“街道党委—社区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便民服务网,成立朝阳志愿服务小分队,深化“幸福港湾”,高标准建成太皇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工青妇等12个部门单位和社会组织进驻服务,深化“归属”“朝阳”“联亲式”等社区党建品牌,延伸了服务链条,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机关以“抓学习、提素质、敢担当、树标杆”为主题,开展“支部评星、党员争星”活动,制定《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手册》,打造“书香机关”,提升机关党员干部能力素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以育文化提效益为重点,不断深化“双建双促”,完成省委组织部对八千里五星级党组织验收评定和劳山鸡业五星级党组织巩固提升的“双验”,实现“四星级”以上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远程教育全覆盖,同时持续深化22所学校“一校一品”、3所公立医院医共体改革,不断厚植党建基础,锻造了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
注重融合,增强党建质效。坚持党建引领、服务大局,注重深度融合、领航发展,在统筹推进中注重成效。一是创新主题党日活动。结合“学用新思想、奋进新时代、开创新境界”主题竞赛活动,依托下寺湾毛泽东旧居、“雪地讲话”等红色资源,以“重走长征路、奋进新时代”为主题,打造“走长征路、吃农家饭、听信仰课、干务实事”主题党日品牌,采取“实地参观+现场授课+分享体会”的方式,广泛开展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滋养初心,淬炼灵魂。截止目前,县内外59个部门单位和社会团体5100余名党员干部参与体验。二是持续抓党建促脱贫。紧扣示范村培育、空壳村清零,引进陕果、大陕北、荣华等企业,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建立“第一书记联盟”合作社暨消费扶贫超市,推行“联盟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举办消费扶贫6场,累计销售农产品387.4吨,价值300多万元,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拓展“消费扶贫”链条,助力脱贫攻坚。该做法入选《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延安实践案例》,并得到省委主要领导肯定。三是注重融合创新并举。大力实施“提质增效”、“品牌带动”行动,持续深化“先锋引领、七溪争流”美水党建品牌,探索“党建+X”模式,延伸“一中心、一驿站、一超市”服务链条,新打造党建示范点11个,桥镇村党支部书记樊九平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全省“十大调解能手”,“樊九平式调解”入围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有效激发了党建工作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