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岐山县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凝聚多方力量,深化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联动机制,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党建主导,筑牢治理堡垒。始终把做实做强基层党建作为提升治理能力的主抓手,县委制定出台《关于实施基层党建“三大工程”的工作方案》,围绕优化组织体系、强化队伍建设、深化领航机制等方面内容明确实施标准,制定10项推进举措。全县各级围绕方案,主动认领任务,细化工作举措,一体推进基层党建强基提质增效“三大工程”。县委组织部每季度组织召开基层党建现场推进会,随机选取3至5个村(社区)作为观摩点,采取现场汇报、交叉点评、专题辅导等形式,强优补短,促进整体提升。推行党建整改通知书制度,对工作推进不力的镇、村,限期整改落实到位。全县创建省级示范村5个,市级中小学标准化示范党组织4个,四星级以上“两新”组织党组织9个。青化镇焦六村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荣誉。
组织“联姻”,激发自治活力。结合脱贫攻坚包抓帮扶工作,县级部门(单位)党组织与101个农村党组织开展理论共学、党日共过、群众共帮、产业共抓“四共联建”模式,每月至少共学1次党的理论政策,两月至少联合开展1次“主题党日”,常态化与村党员、干部联合开展扶贫济困、矛盾化解、疫情防控、产业发展帮扶等工作。扎实开展“单位联点党员领岗、共建共享幸福家园”活动,引导在职党员进社区做贡献。推行离退休干部党建融入社区党建新模式,组织引导在县城居住的离退休党员干部,进社区报到,组建教育弘扬、文体曲艺、平安和谐、志愿服务、解忧帮困等5支离退休干部“功能型”党支部,与社区党组织同过组织生活,共享服务阵地,助力社区治理。2020年全省老干部党建工作现场会在岐山召开。
平安“联建”,提升法治保障。发挥县委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作用,联合开展平安建设宣传和法治教育活动,实施平安建设“八大工程”,大力创建平安单位、平安镇、平安村(社区),建设平安文化广场、教育基地、法治文化街等120余处。2019年以来,举办法治宣传文艺纳凉晚会30余场次,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送法讲法普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常态化开展村干部、农村党员涉黑涉恶线索排查,及时清理受过刑事处罚、存在村霸和涉黑涉恶等问题的村干部,依法依规补齐配强。建立健全村干部任职资格10部门常态化联审机制和违纪违法信息通报制度,从源头上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实施“庭院调解”、法律服务热线等措施,凤鸣镇堰河村联合凤鸣法庭,常态化举办“庭院说法”活动,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全村 928户3534人,30余年来无一例刑事案件发生。
道德“联评”,培树德治新风。开展“传承周礼优秀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实施于家为国、克己奉公、崇仁尚爱等“八大工程”,举办周文化研讨会,挖掘周文化“礼、德、仁、和”思想,拓展文王访贤、周公吐哺、甘棠遗爱等周召遗风故事内涵,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爱国情怀和敬业精神。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定期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孝老爱亲”等评选表彰,收集整理优秀家规家训208条,带动党员群众跟着学、照着做。凤鸣镇八角庙等村推选德高望重的老党员、退役老军人,定期开展“民断是非”活动,调处民间纠纷。全县先后涌现出出各类典型745名,十星级文明户4735户,各级道德模范91名,19人荣登中国及陕西好人榜。京当镇小强村、凤鸣镇刘家塬村分别被确定为全国“以孝治家”示范村、陕西省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蒲村镇邢氏家规入选《三秦家规》。
(中共岐山县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