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县坚持把党建“留心护根”工程作为统筹推进组织工作、改进干部作风、提升服务水平的总抓手,着力解决服务群众面临的“难点、盲点、堵点”等问题,高质量推进党建“留心护根”工程落地见效。
创新模式,破解政务服务“难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通过构建主动服务新模式,将政务服务窗口不断下沉和前移,建成16个镇(街道)便民服务站和281个村(社区)和便民服务室,形成了以县政务服务中心为主体、镇(街道)便民服务站为纽带、村(社区)便民服务室为延伸的县域“10分钟政务服务圈”,彻底解决边远地区群众“办事难、进门难”等问题,实现群众个人便民服务事项“就近办”,使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取得新突破,群众满意度普遍提高。
(自助申报一体机+智能存储柜)
力量下沉,扫清基层治理“盲点”。围绕“吹哨报到”,形成机制,探索构建“共驻、共建、共治、共享”城乡治理新格局。168个机关企事业单位8700余名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建立“三项清单”,开展“党员认岗”活动,打通基层服务神经末梢。按照“党建引领、全域覆盖”的思路,县、镇、村(社区)一齐用力,全面建立村(社区)服务群众网格体系,目前,268个村、15个社区服务网格全部建设到位,13200余名党员干部群众已纳入服务网格,实现基层网格化管理服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不留死角。
(城关街道渭运社区“1+2+N”网格化管理示意图)
多措并举,疏通基层监督“堵点”。在持续巩固和深化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做深做实日常监督、节点监督工作中,创新推行分片包联的监督链、办案链、保障链“三链”工作
机制,针对群众身边的“微腐败”,从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到审查调查处置问题,实现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积极探索村级述责述廉工作新模式,围绕“述前”“述中”“述后”三个阶段,突出“看、述、询、测、评”五个环节,力求从群众角度发现问题、推动整改,不断夯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体责任和监委会主任监督责任,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公里”,切实推动我县党建“留心护根”工程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淡村镇解放村“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述责述廉大会)
(供稿:中共富平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