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党建综合 / 正文

樊国曌:青春留给土地,行动书写担当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0-10-21 10:42

2019年7月,樊国曌考取了陕西省委组织部定向选调生,随后被选派至延安市宝塔区麻洞川镇樊村任职驻村第一书记。初来乍到,村民们满脸质疑,年纪轻轻的“小后生”能当书记?这个新鲜事可在村里炸开了锅,可是谁也不曾想到,就是这样一位不起眼的“小后生”,体内却蕴藏着“大能量”。

责有攸归,真情温暖人心

虽然刚刚毕业就接触基层工作,但是樊国曌很快就进入了角色。来自农村的他深知农民的不易,面对群众的请求和困难,他总是亲力亲为,从不犹豫。他用足迹和真心实现了从“同学”到“同志”、从“校园”到“田园”、从“学生”到“书记”的转变。

驻村以来,樊国曌坚持入户走访,全村住户情况他了如指掌,特别是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更是严格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做到了户户过硬、全村过硬。为了全村贫困户稳定脱贫,他一有时间便去贫困户家中了解生活情况,掌握生活动态,解决实际问题。精神病患者高锁是他每天必须要走访的对象,几乎每次都会带去棉被、米面油等一些基本生活用品,确保其生活无忧。行动无言胜有言,他兢兢业业的态度村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间,慢慢地也都接受了这个讲普通话的“第一书记”。

2019年春,受冷空气影响,气温异于往年,樊村棚栽西瓜有受冻风险,当得到气象预警后,樊国曌第一时间通知瓜农做好防冻减灾工作,但是却迎来部分瓜农的不屑和嘲笑,说刚来的大学生懂个啥,往年都没啥事,今年能出什么事?但是樊国曌深知自己的职责所在,于是他就自己提前买好防冻烟雾,挨家挨户动员通知,自己更是一个人坚守在田间地头,时刻关注气温变化,确保防冻措施落实到位。也正是他的坚守和执着打动了每一位瓜农,通过自己的真情付出获得了群众的信任和肯定。

抓铁有痕,实干尽显担当

樊村是棚栽产业示范村,2019年通过积极争取“3+X”项目,新建温室大棚50座,成为村民脱贫致富新的增长点。温室大棚在樊村属于新鲜事物,农户对温室大棚种植经验不足,樊国曌就主动入棚了解小甜瓜生长情况,寻找存在问题,与农户共同学习,一起解决种植难题。在他与种植户的共同努力下,温室大棚西瓜、小甜瓜喜迎大丰收,种植户棚均收入达到6万元,农户收入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村民富了是小富,集体富了才是富。为了打破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樊村又提出“反租倒包”的发展模式,以集体土地建棚,农户竞标承包的方式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既改变了以土地租金作为集体经济单一来源的局面,又盘活了村庄剩余劳动力。

为了解决产业重叠、缺乏特色的问题,樊国曌从村庄实际情况出发,将目标对准了无花果种植。初次试植,在资金、技术方面都有一定风险,没有村民愿意尝试,于是他就自己想办法流转了一些闲置土地,自掏腰包购买了第一批种苗,并创造性提出小甜瓜和无花果套种模式。目前,试种已经取得初步成功,一旦推广成功,每棚可预计直接增收3000余元。

踏石留印,行动阐释情怀

刚到樊村,人生地不熟,樊国曌就从走村串户入手,了解村情民情,倾听群众心声,他将身影留在了拐沟小巷,将农民诉求记在了心间。

在走访过程中,他了解到有两个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一是企业拖欠集体租金,二是瓜农卖瓜难问题。群众利益无小事,他紧抓这两个焦点问题,成功敲开了村民们心中的“大门”。针对木器加工厂拖欠租赁费一事,他主动出击,三番五次上门协调,最终用真诚打动了老板,成功追回了1.3万元债务。针对瓜农销售难问题,他主动汇报领导,积极协调宝塔区城市管理执法局,鼓励动员瓜农进城销售。划分销售摊点、协调销售矛盾、安排销售人员,他总是亲历亲为,忙前跑后,当瓜农送来西瓜作为感谢时,他总是笑语拒之。正是他这种踏实肯干、乐于吃苦的精神打动了无数村民,他也在用行动回馈着群众的信任。

通过一年来的学习和积累,樊国曌对待农村工作,已经从开始时的手忙脚乱变得更加得心应手。一口流利的陕北方言与农户谈天说地、交流经验、闲聊家常,他已经完全融入了农民这个群体、农村这个环境,也从“门外汉”变成了村里的“主心骨”。

“一朝黄土一朝天,半生辛苦半生甜。”这是樊国曌对农村生活的感慨,也是对农民生活的同情,也正是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使他能够深深扎根于这片黄土,完成与群众之间心与心的交流,把自己的青春留在这片土地,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使命担当!


责任编辑:李晓恒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