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兴平市桑镇,800余名农村党员家庭门前户户悬挂着“共产党员户”的标识牌,一个个醒目的标识牌成为了乡村一道最美风景线。
“我觉得党员就应该有个党员的样子,挂了‘共产党员户’牌子,群众都用眼睛盯着看呢,再不好好表现就丢人了, 再说只要你付出了、尽心了,群众自然就会看得起你”。主动在桑镇环卫站清淤泥疏通排水渠的西桥村党员刘立显谈起当天给他挂牌的情形时难掩内心的激动。
自兴平在桑镇示范开展为农村党员家庭挂牌活动以来,基层党员的精神状态以及乡村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前有的党员身份意识不强,现在却像换了个人似的,说话办事敢讲公道不怕得罪人了,房前屋后的卫生好多了,邻里关系密切了,孝敬老人自觉了,有的党员思想觉悟提高了,不但能积极参加村上的日常事务活动,为村经济发展建言献策,还主动请缨加入防汛巡堤队伍默默值守……这些只是兴平党建示范点创建中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兴平把党支部工作联系点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得力抓手,通过实施“点线建精、整片建强”行动计划,实现抓点促面强硬核、提质增效筑堡垒,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分类精准包抓,推进整片建强
行动是最好的引领,实干是最好的示范。兴平紧紧抓住党员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建立推行党员干部联系包抓基层党组织制度,加强对党建工作的全程指导,促进党建力量向一线下沉。
坚持领导干部带头抓。在市级层面,建立市级领导干部在本人所在党支部之外“一对一”包抓基层党支部联系点27个,全体市级领导带着问题、带着责任,深入包抓一线,查症结、议措施、抓落实,注重从点上发现问题,指导面上工作开展,着力打通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已累计排查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6个。
坚持部门一把手帮扶抓。为进一步加强镇村一线党建力量,兴平深化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帮扶,先后派驻164个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担任驻村工作总队长,通过充分整合城市党建、机关党建资源,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带动全市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20万元以上村5个、10万元以上村7个、5万元以上村15个。
坚持第一书记蹲点抓。兴平把加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注重知事识人、以事择人,从优秀后备干部队伍中选派15名精兵强将,到村上担任“第一书记”,开展驻村帮扶,通过发挥“传帮带”作用帮助带动后进村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同时还制定出台了《村级党组织书记市(县)级备案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吸引农村退役军人、致富能人、大学毕业生和返乡创业人员进入村“两委”,筛选储备村级党组织带头人后备人才252人,有效填补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人才断层,从源头上为农村带头人队伍储备了力量。
统筹点线片面,绘制党建一张网
兴平坚持市镇村三级联动,结合不同领域、不同村情特点,串“点”连“线”聚“片”,整体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培育精品点。兴平市对各领域党建标准进行细化量化、规范统一工作流程,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示范化建设,创新开展社区党建工作站、社区便民服务站、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五位一体、共建共享”的党建新模式,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水平。探索设立农业产业集群党委,不断健全完善基层组织体系,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村4个、咸阳市级示范村13个,培育五星级两新党组织2个、四星级党组织10个。
打造风景线。兴平综合党建特色、地域分布等因素,突出党建引领,充分挖掘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内涵,加强文化产业融合,将各党建精品点有效串联,在全市构建呈现出了以魏野畴革命事迹展室、党性体检中心、马嵬驿民俗文化村、宏兴码头生态园、净美庭院示范街、乐学空间和华润万家“活力商圈”等为代表各具特色、作用互补的党建主题风景线。
建强示范片。在精品点和风景线基础上,兴平还坚持“有内在动力、有管理规范、有示范辐射”工作要求,以镇(街道)为单位,在全市建成枢纽型、区域性党群服务中心12个、村级便民服务室80个,同时,示范推行党员户挂牌、承诺践诺等做法,开展党员志愿服务,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激励党员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实现基层党建从“一点红”到“全面红”的转变。
整合资源力量,汇聚保障合力
围绕如何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兴平层层压实各方主体责任,分领域建立抓党建主体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体系,让每个党组织、每位党员干部都找到了自己的责任坐标。兴平还重视加强监督检查和正向激励推动,结合基层减负要求,将各方力量进行整合,组建基层党建督查组,不定期对各单位党建工作进行随机抽查并严肃通报,同时,严格开展党建工作年度述职评议考核,推动各项工作抓规范、抓具体、抓深入。为确保基层党建工作抓常抓长,兴平市积极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市管党费倾斜为辅、多渠道投入并存的基础保障机制,上半年落实基层党建工作经费300万元,用于基层党组织硬件建设,并协调财政、发改、交通等部门资源,在项目下达、技术服务、资金调拨上捆绑整合,让基层党支部真正有资源、有能力发挥作用。
(供稿:兴平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