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党建综合 / 正文

山阳:突出党建引领作用 强化易地搬迁后续帮扶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0-09-07 14:35 作者:张鑫

今年以来,山阳县聚焦易地移民搬迁安置后续帮扶,突出建机制、建组织、建队伍、建阵地,着力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实现管理进小区、党员进网格、就业进家庭、服务进民心,不断提升抓党建促基层治理水平。

突出建机制,做实小区党建“大文章”。坚持把移民搬迁社区治理作为巩固脱贫成效、完善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构建县委统筹、部门参与、镇办主体、各方联动的工作体系。出台《山阳县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移民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实施方案》,制定组织建设、产业支撑等七个配套实施意见,细化村级活动场所、公共文化设施等九个管理细则,建立完善巩固脱贫成果、助推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实行县级领导牵头、责任部门主抓、职能部门配合,定期召开相关部门联席会议,细化任务分工,加强政策衔接,加强督查指导,构建“部署、协调、督办、整改、问责、总结”工作落实闭环链条,确保各项任务落细落实落到位。

突出建组织,锻造社区治理“主心骨”。扎实开展移民搬迁户党员信息排查,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划归管理等方式,成立搬迁安置点党支部22个、党小组20个,下派党建指导员13人,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实现全覆盖,充分发挥党建引领搬迁社区后续帮扶作用。按照“立足实际、便于管理、因地制宜”的原则,在移民安置点新建城镇社区2个、农村社区3个,及时成立居民委员会5个;采取挂靠管理、融合管理等方式,依托所在村(社)成立村(居)民小组64个,有效构建移民群众管理网络。充分发挥党建带群建作用,统筹推进工青妇、业委会等组织建设,鼓励农村专业合作社优先吸纳移民搬迁群众参加,最大限度凝聚搬迁群众力量,推动搬迁群众参与共治共建。

突出建队伍,激活党员先锋“排头兵”。选举产生移民小区党组织书记21个、支部委员56人,选优配强新成立社区干部35名,为融入型、挂靠型搬迁点所在地村(社)增配干部职数74个,及时保障干部报酬、工作经费、党建经费329.3万元。大力培育“双带”型党员,将党员发展计划向搬迁群众中的创业人才、产业大户、退役士兵倾斜。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划分党员责任区138个,135名党员主动认领责任岗位,引导党员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产业发展等工作。积极开展文明志愿服务活动32场次,组织“好媳妇、好公婆”“身边好人”评选宣传活动26场次,切实激发搬迁群众内生动力,以群众自治共治提高移民社区文明程度。

突出建阵地,提升搬迁群众“融入度”。在新成立社区的搬迁小区,建设党群服务中心5个,对融合挂靠型搬迁小区,采取与物业中心联合办公、划拨办公用房等方式,建立集组织办公、党员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办公活动场所16个,确保搬迁社区有地议事、有地办事。实施“党建+就业安置”工程,全县移民搬迁小区建成社区工厂、扶贫车间和产业基地102个,围绕“药果菌畜茶”等主导产业举办培训班120期、受益群众3600余人,带动易地扶贫搬迁群众5217人实现就近就业。同步建设学校、爱心超市等配套设施,推动公安、民政、人社等部门将服务资源向一线下沉,不断提升搬迁群众融入感、获得感。全县累计配套建成幼儿园15个、小学14个、初中5个、医疗卫生设施18个、社区服务设施17个、综合活动室8个、文化广场22个,促进搬迁户学生就学、群众就医条件改善,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供稿:山阳县委组织部 )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