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党建综合 / 正文

党建领航决胜脱贫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0-08-28 09:54 作者:王涛

脱贫攻坚如何交一份满意的答卷,甘泉县在决战决胜之年拿出了硬作风、跑出了加速度,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党建领航,决胜脱贫。截至目前,全县3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脱贫人口2819户7558人,贫困率下降到0.62%。

牵牢支部这个“牛鼻子”

宽敞笔直的康庄大道、整齐连片的蔬菜大棚、郁郁葱葱的绿树芳草……从“输血”扶贫到“造血”寻富,如今的南义沟村走出了一条“产业富村、文化立村、生态美村”的新路子。201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3200元,荣获村级党组织党建标准化建设省级示范村、全省美丽宜居示范村。这仅仅是甘泉脱贫攻坚奔小康路上的一个缩影。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近年来,甘泉县坚持“抓基层、抓书记”,开展“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党建示范创建行动和“支部建设提升年”活动,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全面推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举办全县农村党支部书记暨第一书记培训班,完成村级活动阵地提质工程7个,创建标准化建设示范村省级5个、市级14个,全力补齐基层党建短板弱项,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强基固本、补链拓面,为基层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发挥第一书记“先锋队”

为了拓宽产业链,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石门梁庄村第一书记胡金飞带领村干部试种了15棚贝贝南瓜,预计每棚可产3000余斤,收益2万多元,年收入近40万元,又将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疙瘩”。

决胜决战脱贫攻坚,干部是关键因素。近年来,甘泉县始终把第一书记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的生力军,强化资源配置、力量统筹,推行“第一书记联盟”,建立“第一书记联盟”扶贫超市,切实将全县63名第一书记作用“嵌入”到产业链上、群众需求中。“群众有所呼,联盟有所应”,这是他们的真实写照。下寺湾镇程家纸坊村第一书记雷鸣兴产业、带民富,带领群众发展朝天椒800余亩;崔院强、刘欣、白涛等第一书记发布信息畅销路,义务担起了农产品“代言人”“推销员”。疫情期间,面对群众蔬菜滞销问题,联盟利用微信群发布产品信息,集中收购包装、统一对接配送,累计销售农特产品387.4吨,价值303.36万元。他们用急难险重践行了初心使命,以逆流而行诠释了责任担当,成为了脱贫路上的“兄弟连”。

搭建集体经济“新引擎”

自从甘泉大峡谷成为“网红打卡地”,下寺湾镇张家沟村依托旅游这股东风,办起了农家乐,建起了农特产品摊位,与旅游公司合建停车场,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构建了“党建引领、旅游带动、三产致富”的扶贫新路子。

壮大村集体经济,是推动“农村富”的关键一环。为激活村级集体经济的“源头活水”,甘泉县制定了《关于坚持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全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方案》,建立“党支部+‘三变’改革+集体经济+农户”发展模式,总结推广盘活资产型、产业带动型、乡村服务型、休闲农业型等“增收十法”,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16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助推器,同时“真金白银”大投入,支持产业快发展,累计投入扶贫专项资金1170万元、互助资金1648万元,培育示范村17个,全面消除了“空壳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500多万元,有力助推了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如今,在美水大地这片热土上,基层党组织焕发出蓬勃生机,全体党员干部正以干事创业的热情、奋发有为的激情,用实际行动兑现着“脱贫路上不让一个老乡掉队”的庄严承诺。

(甘泉县委组织部供稿)


责任编辑:李晓恒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