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8月份以来,潼关县境内多次出现强降雨过程,黄河、渭河水位高涨,南山支流水位超警戒,防汛压力巨大。危急关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潼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闻“汛”而动,抢险突击、应急救援、巡逻防范,鲜红党旗高高飘扬在抗洪抢险第一线,在风雨中磨砺初心,在防汛中践行使命。
冲在“最前沿”,党旗插到抢险救灾第一线。汛情就是命令。全县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在防汛救灾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要求,打好提前量。面对可能的汛情,想尽想全防汛措施,当好群众的“贴心人”。28名县级领导深入一线、靠前指挥;83个县级包村部门,点对点、面对面深入村组排查隐患;920余名包村干部一对一,走村入户做宣传动员,有效处置汛情险情。太要镇人大主席王宇飞带领镇村党员突击队,连续15天奋战在防汛救灾一线,区域内两条峪道、三个水库、四条河流、11个尾矿库、12个地灾点及镇区排洪、危旧房、低洼沟渠等都有他匆忙的脚印。他先后组织转移安置群众82户138人。像这样活跃在防汛救灾一线的党员突击队、党员抢险队和志愿服务队累计成立了60余个,实现了“镇、村、组、点”防汛网格全覆盖。
劲往“一处使”,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汛情发生以来,广大党员干部发扬不怕苦不怕累,连续作战精神,在防汛抢险中冲锋在前,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桐峪镇东晓社区总支书记高方凯凌晨两点仍在防汛一线奔波,在排查到东官自然村低洼地带和易灾区域的危房时,发现有群众还未转移,他耐心劝说并将其送往村里的避灾安置点进行安置,并亲自帮村民转移生活物资。汛情期间,县消防大队党员突击队派出2车7人在县城低洼处巡逻,8月12日下午19时巡逻中发现双桥大街与和平路下水道被堵,附近多辆汽车被淹,突击队立即分组施救,一组负责拉起警戒提醒过往车辆,一组负责转移被淹车辆,另一组负责疏通下水管道,经过半个小时的努力,成功解救被淹车辆。县住建局党委成立7支党员应急抢险队伍,第一时间奔赴建筑工地、310国道水毁易涝段和城区各包联路段,高效有序开展城区防汛巡查抢险工作。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广大党员干部用党性筑牢守护群众生命安全的壁垒。
拧成“一股绳”,一个党组织就是一座堤坝。汛情来临,各级党组织吹响“集结号”,第一时间进入临战状态,强化责任,积极应对,全力以赴做好防汛工作,牢牢把握防汛抢险主动权,充分彰显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公安局巡警大队迅速组建了50人的应急力量,全员在岗确保随时出动抢险;交警大队梳理排查全县重点道路安全隐患,及时设置警示牌,进一步加强汛期道路交通巡查,严防交通拥堵,确保各类救灾车辆有序快速通行;沿山沿河各派出所对汛期滩涂、沿河景区以及矿区人员进行疏散保护,配合镇(办)等做好抢险救灾工作。截至8月18日,公安各部门共出动警力600余人次,梳理排查风险隐患点8个,配合疏散群众3500余人。交通局对港安路、上斜路等县乡主要路段水渠堵塞情况进行清理,以防路面大面积积水集淤。城市管理局执法人员对受困车辆和司乘人员实施救援,冒雨护送商贩回家,帮助受困群众安全转移。汛情中,全县各级各部门互相协调,聚合力,显担当,筑牢防汛一线的“红色堤坝”。
(供稿:潼关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