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64.5万贫困人口脱贫,101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0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分别下降至2.63万人、0.9%,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连续三年位居全省优秀行列,“汉中市通过综合实施提升贫困地区医疗水平”、“留坝县创新村组织管理形式助力扶贫工作”相继入选由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7个机构评选的“全球减贫案例”......这一组组数据、一个个事例,是汉中市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五大行动”,激发脱贫攻坚磅礴力量的生动实践和显著成效。
实施“凝心聚力”行动 提振脱贫攻坚精气神
“党和政府给我吃了高钙片,我不能再得软骨病。”在留坝县武关驿镇松树坝村“拉家常、谢党恩”院坝说事会上,村民王建礼讲述着自己通过加入扶贫互助合作社,一边照顾母亲一边务工,短短4个月打工挣了6000余元,靠发展产业年收入过万元,自己把贫困户帽子摘了的故事。老王不仅在自家村里讲,还讲到了县上,讲进了全市“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宣讲团。每到一处,他的“高钙片”总能引发当地群众的阵阵掌声。
类似这样的宣讲活动,每年都要在全市举行上千场。汉中市把“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作为抓党建促脱贫的重要内容,创新开展“明理、感恩、诚信、自强”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举办政策宣讲、院坝说事会、文艺演出,开展致富能手评选、身边典型“现身说法”等多种形式,不断激发贫困群众治穷病、拔穷根、甩穷帽的内生动力。
“仅今年第一季度我们就销售1036箱双井村农副产品,1200箱扶贫果酒,总金额超过32万元。”这是城固县老庄镇双井村驻村工作队消费扶贫的成绩单。省工信厅先后下派2名博士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开展帮扶工作,引进吉利集团、比亚迪股份公司各投入100万元参与树莓产业园建设,树莓果酒获世界美酒大赛金奖并批量生产,实现销售收入600万元。设计“双井人家”品牌,兴办特色民宿,稳步推进乡村旅游激发村民发展庭院“微经济”热情,双井村也在2018年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近年来,汉中市坚持把最“硬”的干部用到脱贫攻坚主战场,市委组织部带头,选派部委会成员和县级干部担任结对帮扶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队长,并长期保持3名干部脱岗驻村扶贫。全市先后从各级优秀年青干部、后备干部中选派1051名第一书记和3302名驻村工作队成员,组建1397支驻村工作队倾情倾力强化驻村帮扶。还制定出台了汉中市驻村联户扶贫和脱贫攻坚“四支队伍”《管理办法》和驻村联户扶贫工作《十条规定》,明确职责,严格管理,运用“三项机制”提拔重用脱贫攻坚一线优秀干部785名,评选表彰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个人310个、先进个人832名,有力激发了干事创业精气神,汇聚了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实施“强基固本”行动,构筑脱贫攻坚硬堡垒
“这一片茶园面积有5000多亩,是村上投资了近40万元,又动员群众通过贴息贷款又投入了158万多元建起来的……”说起村上近几年的变化,宁强县汉源街道办二道河社区党支部书记苏顺志满脸自豪。
二道河社区是宁强县最大的易地搬迁农村社区,由于群众来源多源,凝聚力不强,4年前还是个典型的软弱涣散村。近年来,通过落实县级领导包联、镇办领导包抓、选派部门帮扶、下派第一书记驻村的“四个一”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集中整顿举措,二道河社区一举扭转松、散、软局面,茶叶、食用菌、羌绣等产业快速发展,实现了“后进变先进”的华丽转身,2019年顺利通过省级标准化建设示范村验收,党员群众满意率达100%,成为宁强县城周边集旅游观光、产业发展、生态休闲为一体的特色明星村。
这是汉中实施“强基固本”行动大力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集中整顿工作的一个缩影。为了切实把村党支部这个“一线指挥部”建强建硬,近几年汉中市在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集中整顿工作中逐渐探索形成了“四个一”包抓整顿、“两力两率”测评问效的软弱涣散村整顿长效机制,累计整顿提升软弱涣散村615个,村级党组织组织力大幅提升、政治功能显著增强。
“我们村是市上推荐,省上首批命名表彰的省级示范村,村上主要发展设施蔬菜、花卉水果、田园采摘等主导产业。获得省上命名后,市上就把我们村列入了市级的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实践教学点,每年都要接待好几批市上、区上以及周边县区举办的村干部培训班。”汉台区铺镇狮子村支部书记许大庆说。
短板补齐了,标杆引路也不能少。近年来,汉中市围绕贯彻落实近年来党中央颁布的《支部工作条例》《农村工作条例》和《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细化明确了组织体系设置、班子队伍建设等7个方面标准化建设具体指标,并突出作用发挥指标,大力开展村党组织“千村达标、百村示范”行动。对创建成功的省、市级示范村,分别予以5万元、3万元奖励,激励全市村党组织追赶超越、奋勇争先。全市先后创建成省、市级标准化建设示范村249个,坚强有力的村党组织成为推动脱贫攻坚的重要“引擎”。
实施“素能提升”行动,锻造脱贫攻坚主力军
“尹书记,你来啦。”4月13日一大早,留坝县火烧店镇烧房坝村党支部书记尹鹏先刚走进食用菌大棚,正在干活的朱泉安就招呼着。尹鹏先拿起几个菌筒,仔细查看一番,“可以可以,这菌筒的成活率还不错嘛。”这位“90后博士村支书”作为选调生被下派到秦岭腹地的留坝县工作,2019年1月担任起火烧店镇烧房坝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2019年烧房坝村扶贫社组织村民发展袋料香菇23.6万筒,收入80余万元,村集体增收4.6万元。“今年要发展食用菌80万筒,预计人均增收1100元。”尹鹏先承诺到。
村级带头人结构不优、素能不高是长期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汉中市下大力气推动农村基层干部“素能提升”行动。类似尹鹏先这样的优秀选调生,汉中市每年都要选聘一批。除此而外,汉中市还积极推动“内部挖潜”,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坚持“五选”高线要求,581名不符合条件人选被取消候选人资格,2048名致富带头人、外出返乡优秀人才进入“两委”班子。同时,大力推进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全市1896个村实现“一肩挑”全覆盖。
班子结构优化起来了,发挥好作用更是关键。市委书记王建军在略阳县郭镇坪沟村调研时发现,这个村的班子几乎都由80后、90后的年青人组成,既有朝气又有干劲,村上的工作也非常出色。之所以一个地处大山深处的坪沟村会有这样的变化,得益于该县探索推行的村干部履职专业化、管理规范化、考核差异化、补贴标准化的“四化管理”模式,既大幅提升了村干部待遇,又明确了村干部的工作职责、解决了干好干坏一个样问题。目前,“四化管理”模式已在全市推广。
特别是今年,汉中市又着眼乡村振兴、三市建设等重大任务提出的组织需求、人才需求,和脱贫攻坚具体实践中涌现出的农村中青年优秀分子、骨干分子和致富带头人,在全市扎实开展“基层组织纳新年”活动,努力锻造乡村振兴“主力军”。
实施“机制创新”行动,探索脱贫致富好模式
“现在我干食用菌大概一年就是制个三万多袋,一年大概的效益,保守点就是七八万块钱。”留坝县沙坝村脱贫户贾俊明说。但是就在2015和2016年两年间,他和村里的其它贫困户同样是因为发展香菇产业,将本钱赔了个精光。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县里在全县每个村都建立的扶贫互助合作社发挥了大作用。
2016年8月,留坝县探索依托村党支部组建集生产经营、公益服务于一体的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沙坝村是第一批试点村。“扶贫社建立以后,县上大力扶持,有专业人员负责生产菌筒,解决了香菇种植中最核心的技术问题,然后向下托管给群众,香菇生产出来后由扶贫社统一收购,再向上和龙头企业对接,解决了市场销路,我们村的香菇产业就这样慢慢做起来了。”沙坝村支部书记余海兵介绍说。
得益于扶贫社的创新模式,得益于像余海兵这样一批基层干部的不懈奋斗,留坝县村村有产业,户户能参与。依靠发展种植和养殖产业,以及旅游带动,2019年,留坝农产品产销两旺、供不应求,实现了线上线下销售农产品1.2亿元,带动参与农户人均增收4600元。
为了把留坝的经验推向全市,汉中市先后两次在留坝县召开抓党建促脱贫现场推进会,大力推行村党组织牵头的“三变”改革,推广“党支部+互助合作社+N+党员干部+贫困户”扶贫模式,实施村集体经济壮大工程和空壳村清零行动。目前,全市每个村至少有1个以上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基本实现贫困群众全覆盖,不但为贫困户脱贫增添了保障,也极大地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全市10个贫困县区中,7个已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21个村年经营性收入达100万元以上。
实施“保障支持”行动,提供脱贫攻坚硬支撑
脱贫攻坚,需要贫困村和贫困群众的自身努力,也离不开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近年来,作为一个欠发达市,汉中市着眼强化基层基础保障,从财政投入、党费支持等各方面入手大幅提高基层组织工作经费和基层干部待遇保持。
“我原来在外面打工,一个月有四五千元,算上房租和生活开支,也攒不了多少钱;现在在村上当文书,每个月有两千多元,吃住都在自己家里,还能就近照顾父母,再加上发展产业的收入,算下来比外出打工还强。”略阳县坪沟村29岁的村文书张永星在回答为什么回村工作时这样说。
目前,面临脱贫攻坚的重大任务,汉中市、县各级都把提高基层干部补贴待遇作为关心、激励一线扶贫干部的重要举措。县财政每年列支1.2亿元用于落实村级办公经费和村干部补贴经费,村“两委”正职补贴普遍从2000元/月提高到2500元/月以上,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成员驻村补贴也由省上规定的40元/天提高到60元每天。每年还按比例投入1000万元基层组织建设专项经费对基层组织建设专项经费对基层党建薄弱环节进行保障支持。还探索出台村干部补贴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成效挂钩的具体举措,在支持鼓励村干部带头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以奖代补提高村干部待遇报酬。
面对一些基层扶贫干部在脱贫一线积劳成疾、甚至牺牲在岗位上的实际,汉中市不但建立了党内关怀慰问基金,还为脱贫一线干部普遍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每年安排一次免费体检。力所能及解决驻村干部、基层干部后顾之忧。
除了提高基层干部待遇保障,汉中市还把强化保障支持增强村级组织自身“造血”功能作为重中之重。市上组建市级脱贫攻坚投融资平台,设立30亿元扶贫基金和10亿元农业发展基金;积极对接国开行、农发行项目贷款,获得国开行45.6亿元授信贷款;大力发展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加大贫困户配股、增股比例,累计建立互助资金协会1142个、资金总规模4.52亿元,贫困户入会5.17万户、累计借款3.95亿元。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对5个县区158个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分别予以50万元启动资金。
基层党组织组织能力强不强,抓重大任务落实是试金石,也是磨刀石。“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深入实施抓党建促脱贫‘五大行动’,推动党的政治、组织、人才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组织保障。”汉中市委书记王建军说。
(供稿:汉中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