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党建综合 / 正文

麟游县:织密“七张网” 筑牢兜底线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0-04-24 15:06 作者:李建敏

麟游县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思路,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织密7张兜底保障网,建立有效防返贫长效机制,筑牢脱贫攻坚“最后一道防线”,兜住兜牢贫困群体基本生活,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1.jpg

一、织牢农村低保保障网。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持续落实相关政策,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对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符合条件的整户纳入农村低保,对不符合整户纳入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或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按照“单人户”的政策纳入农村低保范围。享受低保政策的贫困人口中通过就业或接受产业扶持等政策后,收入虽超过低保标准但仍不稳定,落实“渐退帮扶”政策,延长低保救助时限,确保其稳定脱贫;对处于贫困边缘的一般农户和虽已脱贫但仍有返贫风险的脱贫监测户,县镇每月比对一次,及时监测低保政策落实情况,确保其不致贫或返贫。目前,对全县应纳入农村低保的2600多人,全部做到了应保尽保。

二、织牢特困供养保障网。落实农村特困供养人员救助供养政策,对全县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农村特困供养救助范围。截止目前,对全县206名集中供养特困人员,落实基本生活、照料护理补贴等政策;对全县169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全面落实特困人员供养政策、逐人签订委托照料协议,认真落实监护责任。投资1528万元建成县中心敬老院二期工程和两亭区域敬老院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不断提高了服务水平和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

2.jpg

麟游县良舍中心敬老院

三、织牢临时救助保障网。全面落实“分级审批”“先行救助”工作机制,足额安排镇临时救助储备资金,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在兜底保障中的重要作用。对救助金额1万元为界限,实行分级分类审批;对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贫困家庭和个人,按审批权限先行救助,再办理相关手续;对收入不稳定、持续增收能力较弱、返贫风险较高的困难群众,加强日常走访,及时跟进实施临时救助;对因遭遇突发紧急事件或意外事故或医疗负担过重的困难家庭,实施临时救助和“同舟工程”救助。今年以来已为143户508人实施临时救助27.66万元,为58户210人,发放“同舟工程”救助金8.35万元。

四、织牢民生综合保险保障网。建立完善民生综合保险制度,为全县城乡居民办理“一揽子”意外事故保险,对因火灾、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意外事故造成身故的,一次性给予每人6万元救助;为全县城乡居民落实“一元民生保险”,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人身伤害和房屋、财产损失,按照合同约定给予赔偿,保障其基本生活。

五、织牢特殊群体保障网。对建档立卡未脱贫户中的特殊人员,参照“单人户”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含已脱贫)中65岁以上老人按残疾等级,按照2019年省级贫困标准补助,在本人实际享受各项补助的基础上,由县财政按月补足差额,发放兜底保障资金;对患25种大病的农村贫困人口由县财政于每年年底一次性补足差额;大专以上在校学生,在享受国家各类助学政策的同时,在本人学制期限内,按照学历等级分标准享受补助政策,由县财政按学期于当年6月份、9月份发放到位。

3.jpg

六、织牢综合施策保障网。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特殊困难人群(残疾人、留守儿童、留守老人),除落实政策性补助外,动员社会组织加大帮扶力度;对其中无劳动能力、弱劳动能力、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在资产收益分配方面予以倾斜。聚焦“孤老”人群,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定期探望巡访制度,推进农村幸福院星级评定;聚焦“弱小”人群,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体系,全面落实孤儿基本生活费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制度,落实村级儿童督导负责人,加强镇村“儿童之家”建设,实施福彩圆梦工程,落实孤儿助学政策。

七、织牢组织协调保障网。建立定期会商交流机制,由民政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加强衔接、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据返贫致贫预警机制,建立预警信息台账,确保符合条件的对象第一时间享受救助政策;县民政局、各镇政府每季度会同扶贫部门开展一次数据衔接比对,确保各项录入数据真实、精准、更新及时。对各类贫困人口引起的致贫、返贫风险与社会救助数据逐户比对,建立救助信息台账,及时实施救助,防止返贫现象发生。

(供稿:宝鸡市麟游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杨春晓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