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解决当前脱贫退出户、边缘户、监测户三类重点监测对象中受到非职业化影响导致的返贫风险问题,陇县近年来逐步探索实施党建引领职业化建设巩固脱贫成果的有效途径。
加强思想教育。根据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较重的情况,继续把思想观念教育融入到全县“四支力量”脱贫攻坚培训课程中,注重发挥村党支部宣传引领作用,着力解决贫困劳动力思想贫困的问题,将“扶智”与“扶志”相结合,抓好常用法律法规、劳动维权方面的教育,用身边案例启发身边人,提高贫困劳动力综合素质,提升其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
加强技能培训。结合县情实际,一方面把学历提升工程“引进来”,鼓励贫困劳动力参与县内县校联办学历提升班,着力打造一批新型职业化农民,进一步提升脱贫致富能力。另一方面,把务工技能培训“走出去”,通过村党支部与施工单位党支部联动,介绍有外出务工意向但缺乏专业技能的贫困劳动力到施工单位边干边学,争取向职业化方向发展,进一步稳定就业,提高收入。
加强就业引导。各镇党委统一安排部署,逐步推进党建引领职业化建设促脱贫工程,深入排查存在半工半农生产生活方式产生的农业生产经营收入低、外出务工就业不稳的致贫、返贫风险户,组织开展就业引导培训班,结合本村产业发展实际和个人职业发展意向,讲解有关就业、社保等政策,而后积极推荐合适工作岗位和专业技能发展方向,从而帮助实现稳定就业。
加强组织关怀。结合驻村“四支力量”遍访工作,积极开展关爱贫困户、帮办实事好事,群众身后事关怀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凝聚力、号召力,除此以外,着重关注脱贫户、边缘户、监测户三类重点对象,排查职业化脱贫实施中各户存在的实际困难,针对不同问题,制定对应措施,全力解决贫困劳动力职业化脱贫的后顾之忧,稳步推进职业化脱贫工作。
加强机制探索。进一步探索在贫困户、三类重点监测对象中实施“抱团养老”“抱团取暖”模式,优化资源利用率,降低贫困户生产生活成本,拉近邻里关系,解决群众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困难,消除在贫困劳动力的“后顾之忧”。继续探索职业化建设培训新机制,把技能培训作为推进职业化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丰富贫困劳动力职业化发展路径,长效解决贫困劳动力的技能“饭碗”问题。
(供稿:陇县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