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旬阳县委党校认真贯彻落实“八个一批”扶贫措施,完成了桐木镇白石河村系统内建档立卡贫困户86户253人全部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和户脱贫村退出目标任务,2019年底贫困发生率为1.99%。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给该校包帮干部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夯实制度是根基。严格执行县委办、县政府办《关于进一步强化县级单位包联贫困村的通知》《关于印发旬阳县脱贫攻坚县级帮扶单位及结对帮扶人员管理办法的通知》、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关于县级领导驻镇指挥、干部下沉一线帮扶的意见》和县纪委监委《关于严明脱贫攻坚决战决胜阶段战时纪律的通知》要求,主要领导每周入村调研指导不少于2天,听取本单位结对帮扶人员工作汇报,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班子会议专题研究联村帮扶工作,及时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坚持周重点工作清单提醒制,明确了责任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及完成时限要求,定期开展“回头望”,找短板,补弱项,抓整改,提效能。结对帮扶人员严明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和工作纪律,每周驻村入户工作不少于3天,宣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宣传“五扶励志”和新民风建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知识等,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密切了干群关系,提高了帮扶满意度。
熟悉政策是关键。一是学政策。结对帮扶人员认真学习县委十五届七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述,第一时间传达学习全县脱贫攻坚周调度会议精神,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狠抓工作落实。二是学业务。举办全县脱贫攻坚业务培训班,县委副书记王武臣出席开班式并作了动员讲话,邀请市脱贫办副主任、评估考核组组长陈国华作了《安康市脱贫退出工作解读》辅导,镇坪县脱贫办主任、扶贫局长田辉作了《县脱贫摘帽我们是如何干的?》经验介绍,县扶贫局副局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分别作了业务辅导,共计524人参加了培训。三是谋未来。为了做好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与实施乡村振兴有机结合,邀请安康学院经管学院教授李丽为第五期全县干部专题研修班学员作了《安康壮大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专题讲座,全方位多角度培训,为扶贫干部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了理论支撑。
民风涵养是动力。该校驻村工作队指导白石河村持续深入推进新民风建设,每季度召开一次贫困户点评大会,邀请非贫户代表列席会议。通报阶段性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症结,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开展“说”“论”“亮”道德评议,评选道德模范、十星级文明户。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引导贫困群众摒弃“等要靠”惰性思想,增强脱贫内生动力。完善爱心超市积分制度,定期开展集中兑换。大力开展新民风建设活动,正面引领全体村民积极践行“诚孝俭勤和”,设置“红黑榜”公示,树立正面典型,激发了贫困户内生动力,农民的精神风貌发生了根本性好转。
群众满意是标尺。持续推进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和结对帮扶人员“访民情、听民意、汇民需”大走访,准确汇集农户“八个一批”的“两业”数据信息,通过“四支队伍”和结对帮扶人员的精细工作,科学制定了本村发展的长短效产业和劳务经济,不断壮大农户经济实力,增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后劲,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在县民调中心电话访问中,白石河村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和包户干部帮扶工作满意度较高。
资金帮扶解难题。2019年度旬阳县委党校将机关运行经费的100%用于脱贫攻坚。仅四位驻村工作队员平均每月列支经费计9000余元,全年超过10万元。为该村拨付帮扶资金1万元,赠送价值4000元的“爱心超市”物品。开展“慈善扶贫一日捐”活动共计捐款2181.68元。中秋节为全村208户送去价值1万元的月饼。为驻村工作队员购买粮油、蔬菜、大肉、空调、电火盆、床被(单)等生活必需品7000余元。牵线搭桥邀请爱心人士捐赠现金1万元、捐赠价值1万元的“爱心超市”物品。
加强党建是保证。近年来,白石河村党支部在镇党委领导和县委党校支部精心指导下,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建立了村组干部和党员联系贫困户的“温暖行”机制,充分发挥了党组织战斗堡垒及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三会一课”(党校教师讲专题)、主题党日、远程教育、“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庆“七一”党建及脱贫攻坚应知应会知识有奖竞赛等途径,加强党员学习教育,提高农村工作水平,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建强组织保证。
2020年,该校认真贯彻落实省市脱贫攻坚部署要求,迅速开展脱贫攻坚“三排查三清零”工作,制定长效帮扶机制,为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旬阳县委党校)